老知青说往事

[复制链接]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澳大利亚
海东青将在此贴集中和网友们聊一聊当年插队下乡的经历和感慨。
  
   言明一点,记者是以虚拟人物演绎真实经历,出场人物都是张三的胳膊、李四的腿,现实中人切勿对号入座。
  
   这是一个长篇叙事贴,还请网友们不要在此讨论其它话题,请见谅。
  
  有关注知青话题的网友可在“箱根之雪”网友的主贴“关于知青”的沙龙里进行深入交流讨论,海东青亦愿欣然前往。
  
  ——————————————————————————
  一、        关东农家今昔谈
  1、我下乡地方的农民站在山顶上第一次看到火车如蜈蚣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2、看了电视剧“北风那个吹”里吃忆苦饭的场面,又想起当年在农村吃忆苦饭的情景,那年部队拉练到村里,队里做了一些忆苦饭供军民政治教育用,忆苦饭是由糠麸掺野菜揉和到一起做成的,一个小战士也拎回一桶,家里人和战士们一人一个,那东西吃到嘴里实在很难咽下去,但又不得不吃,人们一脸的苦相如果拍下来一定十分搞笑,面对剩下大半桶的菜团子,大家心里都在骂那个拎桶的小战士没长脑子拿这么多.但谁也不敢多说一句.后来还是部队的那位班长体察民情说了一句,”吃了几口忆苦饭受到教育就行了,咱们主要还是思甜吧.”说着把剩下的半个菜团子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箱根之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箱根之雪 发表于 2015-4-2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笑死人不赔命啊。
  刚刚哥可怜。
  忆苦饭咱上中学吃过。一人一碗要吃完呢。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3、那个年月不仅要吃忆苦饭,还兴什么访贫问苦,下乡亦始按照公社五七办的要求,知青要在村里开展这项工作,我逐家逐户的进行走访,其实不过就是和村里老乡认认门以后还请大家多关照的意思.不过在这次走访中到确实看到了村里的全貌,也确实访到贫也问到苦,极左势力在报纸广播中大肆散布的农民在人民公社过着幸福生活的谎言,被眼前严酷的事实击的粉碎.
  据村里的老乡讲前几年队里每十分工大概只能得一两毛钱,包括我下乡的几年,队里每日工最高没有超过三角钱,最少的一年才勾八分钱,按当时的市价只能买一枚邮票.这种情况在我们所在的地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一人一碗要吃完呢。哭。
  ——
  ——唉、提起来满眼都是眼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4、那时候农民没有其它来钱道,所以生活十分困苦,许多人家只有上边盖的被子,没有下面铺的褥子,直接睡在炕席上,早上醒来都是一身的炕席花印.冬天就是一件旧棉袄,夏天就是一件补丁落补丁的破汗衫,春秋之间连件换季的衣物都没有,下边穿的二棉裤,里边没啥,外边也没啥,一不留神那”啥”就出来透透风.
  现在有些毛崇拜者总是喜欢炫耀那个年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试问这样的赤贫农家还用得着闭户嘛??
  前些日子家里收拾一些旧衣物给农村亲戚,他们挑挑拣拣许多很好的衣物都弃之不要.惋惜之余也由衷感到改革开放前后农民生活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箱根之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箱根之雪 发表于 2015-4-24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楼主哪有这么照顾我的,刚才看到顶楼竟然有那样给我的广告词!!太过分了!!如果我给你顶贴,咱岂非说不清楚互相逗捧的嫌疑呀,但是,你的关怀真是浩茫和凉热丝丝毕现,是个致性情的人哪!!如果没有那些关怀,哪得那么多细致丝丝入微的呵护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箱根之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箱根之雪 发表于 2015-4-24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致性情=至性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5、聊完那时候农民穿的再说一下农民吃的,由于人民公社这种大锅饭制度农业产量很低,许多生产队都要靠”返销粮”度日.当时流行一句话是”够不够三百六”,意思就是每人分三百六十斤毛粮,约合成品粮二百四十斤左右.在没有其它肉,蛋,奶,酒,巧克力,水果等食品的补充下,又要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这点碳水化合物根本不够补充体内的能量消耗.许多农户到转过年三,四月份青黄不接时,家里就开始揭不开锅了.老农们都说,”熬到土豆,豆角下来时就饿不死人了.”
  “半年粮食半年菜”在那时的农户家是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要知道我们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刚才看到顶楼竟然有那样给我的广告词!!太过分了!!如果我给你顶贴,。。。。。。
  ——
  ——心底无私天地宽。
  我们是要把知青和农民朋友的那段历史真相告诉给后人。这个贴是每天更新,不会沉下去。为避嫌之雪网友有话可在“关于知青”一贴里留言,我会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箱根之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箱根之雪 发表于 2015-4-24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好,by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箱根之雪 该用户已被删除
箱根之雪 发表于 2015-4-24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好,bye:)
  
  but你那里是东北呀,难道还缺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
  6、接着再聊聊那时候农民住的情况,全村二十几户人家住的全是茅草屋,”窗户纸糊在外,养个孩子吊起来.”房子是冬不遮风夏不挡雨,数九寒冬放在堂屋地上的尿盆是尿一层冻一层,晚上可以感到头顶上的冷风嗖嗖,知青们都带着棉帽子睡觉.春天大风起处”卷我屋上三重茅”,夏天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那次集体户里漏雨最多时,接水的七个水盆按北斗七星阵势排开,依1.2.3…。。的音符奏起”叮咚交响曲”,搅动的人们愁丝缕缕,欲哭无泪… …
  那时农家一般都用报纸糊土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你那里是东北呀,难道还缺粮啊??
  ——
  ——唉、那个年月哪里有不缺粮的地方呀。
  提起挨饿偶倒想打听一下之雪网友下乡的地方,在三年灾荒年间可有老乡饿死??在村中人口约占的比例有多大??
  互联网上有三年期间四川饿死一千万人之说,偶不敢相信也不敢不信。
  偶们东北那年月因营养不良、浮肿得肾病的死亡很多,直接饿死的还没听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但是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顶棚都成了老鼠的天下,或嬉戏或角斗隔着报纸人们都可以看清老鼠世界的大致活动轮廓,耳边就缺赵老师那抑扬顿挫的解说词了.
  一日户里的高铁鞭心情不好,一时性起拿起炕上织衣的钢针奋力向屋顶纸棚顶一俯伏的老鼠刺去,力透鼠背.老鼠惨叫了好一阵子才咽气,肮脏的鼠血殷红了一大片纸棚,什么时候看见什么时候恶心.
  从那以后女知青再也不敢把织衣针放在外面,唯恐又成了高铁鞭的独门暗器.
  就是这样成本低廉的土屋,当地的许多农民也盖不起,因而北方农家房屋的居室一般都是南北对面炕,有时一个屋里住的完全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当年在和平环境下建设了近三十年,农家的生活水平居住条件还停留在那样的原始程度.
  谁之过??
  现在驱车在公路上,远远望去村落里是农家整洁齐整的砖瓦房,很难再见到土坯房屋,一些农户都装有锅盔形状的卫星接受天线,院子里停放着机动车和摩托车,间或还能看到一些年轻的农夫如绅士般象模象样的在村头打起台球来… …
  这一切一切是那个年代的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真不知那些鼓吹走老路的人脑子里是哪根阶级斗争的筋错了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7、下面再聊聊那时候农家的”行”,下乡的村落是位于东北长白山脉的一个偏僻山沟,离村三,四里路有一条经过大队部的官道,,也不过是略微宽一些的土路而已,各村之间的道路都是如鲁老先生所言,”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道路的宽窄连两辆马车错车都很困难.逢夏天雨季山洪暴发,将通往村外的道路冲垮,村子就处在与世隔绝的半封闭状态.
  这样的自然交通状况,恐怕自盘古开天地就已形成,真搞不懂解放二十多年了都干些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大国小民 发表于 2015-4-24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梳枝 发表于 2015-4-24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满眼都是蝈蝈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专揍狗日的2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专揍狗日的2 发表于 2015-4-24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生烟”又如何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专揍狗日的2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专揍狗日的2 发表于 2015-4-24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自己生烟了是少男少女的纯情!!别人生烟了是扒灰,养小叔子,是道德问题!!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摩尔演化 该用户已被删除
摩尔演化 发表于 2015-4-24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先占一块自留地,有空再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07训导猪肉王子 该用户已被删除
007训导猪肉王子 发表于 2015-4-24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英国
老贱狗授过精的玩意儿,看看
    
     有本事有魄力就连关不羽和静娅一起封,否则只有继续被鄙视的份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专揍狗日的2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专揍狗日的2 发表于 2015-4-24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你比金鸡鸣春好点,还说了句“直接饿死的没听说”,金鸡可是直接说的“饿殍塞道”,都塞了道了!!估计一公里的道怎么地也得躺上一二百饿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专揍狗日的2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专揍狗日的2 发表于 2015-4-24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哪“六亿神州尽顺摇”确实幽默得紧,都有晴雯撕扇子千金买一笑的功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专揍狗日的2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专揍狗日的2 发表于 2015-4-24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2和5对照看呢就有点看不明白了,一边是菜团子喂猪,一边是240斤不够吃,不知哪个是真实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这2和5对照看呢就有点看不明白了,一边是菜团子喂猪,一边是240斤不够吃,不知哪个是真实的??
    
  ——
  ——解释一下,事情都是真实的,第2段是部队拉练到村里,生产队组织的军民吃忆苦饭,菜团子是用糠芙子做的非常难咽,只好拿来喂猪。
  第5段是一些年份社员分240斤粮食,在我们这里非常普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你比金鸡鸣春好点,还说了句“直接饿死的没听说”,金鸡可是直接说的“饿殍塞道”,都塞了道了!!估计一公里的道怎么地也得躺上一二百饿殍的
  ——
  ——各地情况不同,我们东北的情况并不能否定金鸡网友叙述的情况,没有确凿的证据不可以随便否定他人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自己生烟了是少男少女的纯情!!别人生烟了是扒灰,养小叔子,是道德问题!!是吗??
  ——
  ——未婚男女之间产生感情是正常的可以说是纯情,“生烟”并不一定就发生什么实质性的事情。
  公公和儿媳妇的乱搞,嫂子与小叔子的乱搞,自然应该予以否定,难道你赞成这样做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东青618 发表于 2015-4-24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坚决支持楼主!!每一个下乡知青都应该写一写回忆录,这样才能让年轻人了解过去,了解改革开放的好处,了解农民的苦难。本人也是老知青,楼主的回忆我颇有同感。
  ——
  ——谢谢你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