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拱的名人

[复制链接]
月读天下 发表于 2014-5-21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何昌期,字伯唐(一作伯泰),号阳严(一作阳山),阳山铜台人(一说连州人)。何昌期的祖父何言,字于宣,为唐朝广东云浮镇将;父亲何徽,字子弘,继承父业镇守云浮。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6年)应征入郭子仪朔方军。在平定安禄山叛乱中战功卓著,被朝廷升为千牛卫上将军,封宁国伯。唐贞元年初(785年)告老还乡,贞元末年逝世,葬于阳山七拱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月读天下 发表于 2014-5-21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唐宋时期,阳山与桂阳(含今连州全市及连南部分县地)同属一州(连州),但两地经济文化有天壤之别:桂阳县属当时广东境内的发达地区;阳山县却是“天下之穷处”(韩愈语)。正因为这样,在科举文化方面,自唐元和十五年(820)至北宋庆历二年(1042)的222年时间里,桂阳县共产进士33名,阳山县却为空白。
科举文化是当时的主流文化,进士是那个时代的骄子,不仅本人荣光、家族荣光,还给所在家乡和县邑带来荣光。阳山吏民并非甘于落后,他们也在努力追赶时代潮流,祈盼早日实现零的突破。“突破”的喜讯终于等来,虽然姗姗来迟,但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月读天下 发表于 2014-5-21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一门七杰同护孙中山七卫士故居亟待修缮
广东阳山县七拱镇石角塘村的丘氏家族,在上世纪初有七人成为民国大总统孙中山的贴身卫士。一门七杰同护孙中山的传奇故事,至今在当地仍广为流传,成为一段佳话。   近日,远在香港、广州、佛山等地定居的七卫士后人回到阳山,前往位于七拱镇石角塘村的七卫士故居,缅怀先辈追随孙中山、宋庆龄的丰功伟绩。   “在1920至1925年间,丘氏一家共有七位总统卫士,这在中国是罕见的。”孙中山卫士长丘堪将军之孙丘继发自豪地说。   如今的丘氏七卫士故居,仍保存有客家镬耳楼6座和10多座九厅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月读天下 发表于 2014-5-21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有谁知道为什么七拱以前叫铜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月读天下 发表于 2014-5-2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李玉珪(??~??),唐代武将,字少襟,生卒不详,阳山县铜台人,与何昌期同里。身长8尺5寸(唐制),垂手过膝,声如洪钟,力能扛鼎。性刚正,少时就抱有大志,气义雄勇,为乡人所钦佩。
  唐天宝十四年(755),与同里人何昌期响应朝廷的诏令应募从军,后来成为郭子仪的部将。郭子仪爱其胆识和能力,把他常置于自己的左右。平安史之乱,复东西两京,均得李玉珪领兵浴血奋战。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所向无敌,人服其勇。官至右卫将军。
  李玉珪去世后,归葬阳山县浦下乡(今汾水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