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春秋四大国类比当今国际格局

[复制链接]
wuanguo 发表于 2014-5-22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就用春秋时期的四大国——晋国、楚国、齐国和秦国来类比一下当今的国际格局。
  晋国,自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击败楚国之后,一跃成为霸主,如果算到公元前546年弭兵之会的话,晋国独霸的霸权持续了近百年,如果算到公元前506年召陵之盟晋国同盟体系出现瓦解的话,晋国的霸权则超过了100年。其中只有很短的一段时间被楚庄王打破过,其余大多数时间都是中原各国公认的霸主,掌控着几乎囊括中原各国的同盟体系。类比当今,就是美国。
  楚国,在春秋大部分时间,实力仅次于晋国。楚国处于晋国掌控的同盟体系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历史的小姑娘 发表于 2014-5-2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比喻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飏_尘 发表于 2014-5-22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宁波
为什么没有日本??日本是当今第三大经济体,海军亚洲第一,怎么可以忽视??若是再有一个大国和晋国一起伐谋秦国,秦国是否熬得过春秋还是个问题。一个晋国早已把秦国压得喘不过气,若非晋国解体,秦国有什么发展空间可言??我们当然不能指望美国解体,也不指望日本能够凭空消失,所以当今的国际政治相对于春秋时之时还要复杂得多。中国应该做的,是强大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司马子上 发表于 2014-5-22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萨尔瓦多
我觉得楚国更像美国,晋国倒是挺像前苏联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uanguo 发表于 2014-5-22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楚国喜欢灭国,这一点上比较另类,不为中原国家接受,而且一直被排斥。我是从这一点上说楚国类似于俄罗斯。说晋国类似于苏联,是不是从晋国后来分裂了这一点考虑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uanguo 发表于 2014-5-22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如果愿意,把日本加到欧盟后边吧,欧盟加日本,类比齐国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西伯利亚惊雷 该用户已被删除
西伯利亚惊雷 发表于 2014-5-22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哪周就是联合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uanguo 发表于 2014-5-22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嗯,很贴切。名义上高高在上,实际上有用的时候拿它说事儿,没用的时候就是个摆设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花天花地 该用户已被删除
花天花地 发表于 2014-5-22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秦国N代帝王励精图治,终成霸业;,只能说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hong90 该用户已被删除
chenhong90 发表于 2014-5-22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等待三家分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5-23 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秦上首功。齐富而不强。晋政多门。楚强而不霸。
  楼主妙论,于我心有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5-23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然秦之强在于罚及于公族,赏及于黔首。故公族惧于私斗,黔首乐于国战。故以一域之地可灭六国、一海内。
  孝公不立,商鞅不出,秦仅周一藩属尔。
  救不救楚,在于救不救得了楚。以白起帅虎狼之黔首,自可远救。以ㄧ普通庶长帅勋旧公族,欲远师争霸,其利乎??其危乎??
  慎思之!!
  谨言之!!
  可胜则救,否则求偏安一隅,自思图强为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uanguo 发表于 2014-5-23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从当时的情况看,吴国新起,后有越国之患,楚国国土光大,郢都虽然失陷,但国土尚在。秦国是可以救的。
  从现在情况看,俄罗斯国内稳定,实力雄厚,且独立性很强,当然也可以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uanguo 发表于 2014-5-23 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从当时的情况看,吴国新起,后有越国之患,楚国国土光大,郢都虽然失陷,但国土尚在。秦国是可以救的。
  从现在情况看,俄罗斯国内稳定,实力雄厚,且独立性很强,当然也可以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uanguo 发表于 2014-5-23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只比对外格局,内政就没有可比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5-23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长平之战,秦发十六以上皆从军,赐民爵,今有此志,则自无不可。否则当记穆公时对晋三败之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5-23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齐虽从晋,其心有异。如有烛武之舌,可退齐师。齐师退,则晋必不独留。如此,楚可存。然楚大国,可否甘心??未可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5-23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楚之贪,胜于楚之强,未肯尺寸相让,如何分化晋齐??楚欲战,则让其死斗。
  秦以利兵屯壁上观,不能厚养兵士死斗之志,不得晋齐疲弊之机,未可轻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fox98 发表于 2014-5-23 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委内瑞拉
@wuanguo
  部分不赞成!!
  晋国=美国;齐国=德国法国为首的欧盟;楚国=中国;秦国=俄罗斯;
  楚国=中国??!!因为楚国的任人唯亲,全民腐化太像现在的天 朝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5-23 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晋有屡胜,而鲜有败,故其久后必败。纵其胜,令其骄狂,然后横击。争霸之战,当畜力待机,求一战之功。莫可百战自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uanguo 发表于 2014-5-23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得先说一下,只比对外格局,绝对不比内政,我不想惹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uanguo 发表于 2014-5-23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很赞成,不过,不战不等于不帮忙,关键时刻,提供财政和外交支持等等,还是可以考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5-23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秦昔年称霸西戎,然今日西戎可有心助秦一战??秦昔年以蜀为粮仓,然今蜀地是谁家之天下??秦昔年结纳强楚,然楚先陷争端。此时再不立木变法求黔首之助力,将何以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uanguo 发表于 2014-5-23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看来我要再次强调,我只讨论对外格局,坚决不讨论内政,凡是涉及内政的话题,我一律不参与,如果有人想讨论内政,不管是直接讨论,还是借古讽今,我都不赞成、不认可、不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wuanguo 发表于 2014-5-23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希望各位也不要涉及内政话题,各自都注意吧,多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5-2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西戎=西非,蜀=东南亚。楚=俄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5-23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西非政变,东南亚反水,俄罗斯内外交困。外力不足倚仗。
  强国强军自强自立才不会受制于欧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书酒剑雄 发表于 2014-5-23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第21楼(作者:@wuanguo
  很赞成,不过,不战不等于不帮忙,关键时刻,提供财政和外交支持等等,还是可以考虑的。
  ///////////
  恰恰相反,兵可借俄,外交必须助俄,财力尽量少援助。
  争霸需自强,练兵、练外交尚可,岂能以战略资源送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endomondo 该用户已被删除
endomondo 发表于 2014-5-23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wuanguo
  有点意思,尤其比楚喻俄,楚国一直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以兼并成就霸业,和俄罗斯有相似之处。
  不过最后引到乌克兰危机则无意义。古代国际关系多基于利益,现代则多了道义的制约。即使不谈道义,中国支持俄罗斯对自家的利益也没啥好处。如果自己没有能力主导国际事务,那就站好队,选好伙伴,我怎么看都觉得俄罗斯算不上个好伙伴,几百年侵略成性,与我还有大宗领土纠纷;国势上苏联解体后已走向下坡,经济单一缺活力;政治上奉行强人政治,但不可能代代出强人。
  在此危机中中国若助俄成功,肉都给俄罗斯吃了汤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olor_wolf 发表于 2014-5-23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玻利维亚
两者根本就没有类比性,牵强附会是中国传统研究的习惯,是不求真理,似是而非的浮躁追求。让中华民族在近代吃尽了苦头。
  不过文化传统就是文化传统。看到楼主的结论,哥只能苦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