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岷山洮水间

[复制链接]
Vsik 发表于 2014-7-2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荷兰

  作家雪漠在岷山牧场采访

  岷县地震了。
  这次地震发生前,我正在濒临岷县的卓尼采访。当地有很多藏民都在岷县租了牧场。不过,藏民的牧场多在岷县与迭部的交界处,离震中还有一段距离,卓尼人在岷县的牧场,就没受地震的影响。人们还能一如既往地放牧,但谁都感到了大地的震动。
  网络上的资讯不断放出,各种感人的、惨烈的事件,在迅速传往全国各地。灾区的一幕又一幕,带着灾难降临时独有的血腥和温情,强烈地冲击着所有关注灾情者的心灵。这种冲击,总能让有心人更加接近生命最深处的真理。而此时,我的心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kjggfbgpe 发表于 2014-7-2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过去,兰州军区后勤部在岷县有一些国营牧场,八十年代末渐渐不办了,就留给当地人管理。那些草场质量好,面积大,也不贵,每年只需交上几千元的草场费,就能拥有自己的山头和草场。再加上甘南有些县的草场资源很有限,牧民时不时就会为争草场闹出命案,所以,一些有牛羊但没有好草场的藏民,便会赶往岷县,寻找自己新的梦想。——我客居的村子里,就有不少人家的牧场在岷县,他们养了很多牛羊,有些人家,甚至有两三百头牛。
  卓尼离岷县的草场相对较远,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路也不好走,大多是山路。脚下的路,总是扭曲着伸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Vsik 发表于 2014-7-3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岷县历史悠久,古为禹贡雍州地,周属西戎,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中,想来也有岷县人的祖先。再后来,秦朝将岷县纳入了自己的版图。秦朝大将蒙恬曾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修筑西起陇西的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今辽宁境内)的万里长城。自此后,岷县便归于大秦版图。到了西魏时,置岷州,以有岷山而取名。1913年改为岷县。
  东汉时,岷县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董卓。董卓生性粗猛,多谋善断,最初只是驻守边塞的兵士,因勇猛能干,升迁为羽林郎,后当了校尉、刺史、太守等。黄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Vsik 发表于 2014-7-3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岷县自古就是羌、藏、回、汉等多民族杂居区,悠久的历史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现实,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例如花儿、彩陶、剪纸、皮影、洮砚、巴当舞、罐罐茶……等等。文化意义上的富有,让岷县成了一块富地。在《无死的金刚心》中,我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这是一块肥沃的土地,你只要用力拽那个露出地面的“指头”,就能拽出一个有着喷勃生命力“汉子”。
  岷县是“洮岷花儿”的主要发祥地。洮岷花儿自成体系,它质朴自然,敦厚隽永,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有多声部、多曲调的特点,是迄今世界上保持完好的、独特而稀少的原生态多声部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Vsik 发表于 2014-7-3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除了花儿之外,岷县最有名的当属于洮砚了,洮砚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同为中国三大名砚。记者在卓尼县城,就曾领略过洮砚之美。那色泽,会美得让你不由得闭气。那雕工,美轮美奂,让人叹为观止。关于此砚的产地,目前有争议,卓尼人、岷县人、临洮人都认为洮砚是自家专利。不过,洮砚产自洮河流域当属不争的事实。那洮河,蜿蜒而来,穿越几个县,就留下了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那种洮石。
  洮砚在宋代时就很有名,它以其坚润的石质、绚美的色泽和独特的工艺远近闻名。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就说:“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近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Vsik 发表于 2014-7-3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上面所写的,只是我对岷县的一些记忆,它并不是岷县文化的全部。
  要知道,岷县文化跟凉州文化一样,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你只要扎扎实实地挖掘和研究,就定然能发现各种宝物。我的这篇文章,只是一扇窗口,它能告诉你一些地震以外的事情,能让你发现这块深受地震之苦的土地,还有一些不会被地震打碎的东西。或许,因了我的这篇小文,会唤来更多的有识之士,去挖掘、研究,甚至传承那些连地震也毁不了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渗透在生活之中的文化。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发现世界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留不住任何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et荒芜 该用户已被删除
Jet荒芜 发表于 2014-7-3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岷县岷山人 发表于 2014-7-3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