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重本抑末”浅析

[复制链接]
蒹葭从风 发表于 2014-8-28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关于“重本抑末”一词,快速网络工具“在线汉典”和“BaiDu百科”上口径一致:“中国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战国时李悝、商鞅和韩非等人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重本抑末的观念的确与法家相关,计然范蠡学派是主张本末皆利,而管商学派则主张“务本饬末”,比如《商君书??壹言》有:“能事本而禁末者,富。”不过,关于“本”与“末”的含义真的就分别指代“农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离一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天离一矰 发表于 2014-8-28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顶楼主!!
  《管子·正世》:“故先王使农、士、商、工四民交能易作,终岁之利无道相过也。是以民作一而均,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恳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奸巧不生则民治。富而治,此王之道也。”
  《货殖列传》:“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则二十万,而更徭租赋出其中。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
  《吕氏春秋??上农》:“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国家难治,三疑乃极,是谓背本反则,失毁其国。凡民自七尺以上,属诸三官。农攻粟,工攻器,贾攻货。时事不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虎公 发表于 2014-8-28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传统中国社会向来是一个农耕社会,农为国本。农业生产不但是国家经济的主要部门,还牵扯到国家稳定问题,因此,从先秦开始,所谓重本就是指重农,重农的政策导向应该说是贯穿于传统中国社会始终的一个主线——虽然程度有所不同。
  所谓“抑末”,应该是指农业生产领域之外的所有产业和营生,个人感觉,历代各种政治主张,在重本上基本是没有打得争议的,关键区别在于“抑末”。在法家的主张里,“五蠹”、“六虱”都是末业,韩非所说的五蠹是指这里面就包括: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工商之民。韩非曰:“此五者,邦之蠹也。”韩非认为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虎公 发表于 2014-8-28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在各种“重本”的主张里,春秋战国法家的主张最彻底也最见成效,从商鞅到韩非,法家的重农思想,个人认为有两点最为突出:
  一是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战略意义。当时处于大争之世,粮食是重要战略资源,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安全和战场上的成败。商鞅著名的“粟金生死论”指出:国家拿出粮食就可以从他国换来资金,拿出资金就可以从他国换来粮食。用资金换来粮食,再用充足的粮食支援支持战争机器去攻打他国,最终粮食和金钱都是自己的;相反,如果拿粮食换资金,最终就会鸡飞蛋打。他看出粮食作为战略物资的重要性,注重硬实力,反对拿出战略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虎公 发表于 2014-8-28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楼主这个帖子的重点应该是对“抑末”的深入分析,在这里我想转移一下注意力,谈谈先秦法家“重本”主张对于现代国家的重要借鉴意义,望蒹葭谅解:)
  在现代社会中,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基础产业;工商是第二产业,是支柱产业;服务业是第三产业,是重要补充乃至增长点。在这个背景下谈“抑末”,其语境显然与先秦不可同日而语,但在今日之中国谈重本,依然显得十分必要甚至紧迫。当前中国的状况,在重农本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也存在很大的危机,个人认为大有借鉴法家重本思路的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关于粮食安全。粮食依然是国家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蒹葭从风 发表于 2014-8-29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多谢前辈不吝赐教!!
  重本与抑末本身就是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就像中医中的驱邪与扶正。
  这里强调抑末,原始动因是写小说中看到了当今对古典法家的某些误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离一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天离一矰 发表于 2014-8-29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虎公 发表于 2014-8-29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法家是办事的,他们如果被那些夸夸其谈所迷惑,那就是被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江上苇 发表于 2014-8-29 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严重学究化,这是写论文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江上苇 发表于 2014-8-29 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即便是在春秋战国,一个只有农耕业而无工商业的王国,也是无法组建一支有战斗力的大军的……
  吴越无车法,韩魏无良马,齐燕无精铁,非通过商业贸易皆不能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蒹葭从风 发表于 2014-8-29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江上苇 对就是论文
  另外,商业贸易不是末业,奢侈品工商业才是。
  所以,吴越韩魏齐燕各得其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江上苇 发表于 2014-8-29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就中国传统政治观念来看,金融业其实也是末业。无他,宏观上不能增加财富总值是也。
  但西汉七王之乱时,封君公侯们还就得找高利贷者借十倍利之贷款,才能治装出征……
  奢侈工商,从表象上看亦是如此。但若不是求东方之奢侈香料,焉能有大航海之扬帆??
  历史环环相扣,是非每难定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蒹葭从风 发表于 2014-8-29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江上苇:大叔看过《尘埃落定》吧??种罂粟的一般不是自己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晋观 发表于 2014-8-29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有新意。春秋时的商业还主要是为诸侯公卿等贵族服务,到战国时才涌现面向平民生活必需品的贸易。商鞅变法也反映了这一商业模式和服务对象的转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牛皮太郎 发表于 2014-8-29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土耳其
城市论坛也是有不少优秀帖子的。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