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九环的文化定义 ——与余秋雨切磋“何谓文化”

[复制链接]
愤怒的羊1979 该用户已被删除
愤怒的羊1979 发表于 2015-4-25 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此文有一定的文化深度,值得一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ng5757 该用户已被删除
deng5757 发表于 2015-4-25 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好文章值得一读。挑战”权威“,值得敬佩,文风犀利,命中靶心。YZ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ng5757 该用户已被删除
deng5757 发表于 2015-4-25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挑战权威,值得敬佩,文风犀利,命中靶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相关人士攘攘评不动大众云云抢生存务虚何时能获利求实即刻便加薪民族精英在逃课生物属性出满勤文化沦为洛阳铲盗来财宝砌薪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相关人士攘攘评不动大众云云抢生存务虚何时能获利求实即刻便加薪民族精英在逃课生物属性出满勤文化沦为洛阳铲盗来财宝砌薪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相关人士攘攘评不动大众云云抢生存务虚何时能获利求实即刻便加薪民族精英在逃课生物属性出满勤文化沦为洛阳铲盗来财宝砌薪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最后一句应为“盗来财宝砌新坟”。题目应为“读凤凰网思想广场《命中九环的文化定义》有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此文为何值得推荐?1、有理有据是前提,不必说;主要好在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这对当下批评界有示范意义。2、至少有5处相当含蓄委婉;而该尖锐时绝不含糊,九环就是九环,添乱就是添乱。3、对文化要义的见地及表达,相当到位,而且简洁易懂。4、第一次原创性地提出了文化的对立面是人的生物属性,而且是“我们无法绕过的生物属性”。5、第一次在网络上转介关于“美”的最具解释力的探源。6、第一次公开批评乱用“文化”组词的当下恶俗。7、第一次独特地解释党中央“文化建设”的内涵及可商榷之处。说得中肯有诚意,不容小视。8、特别推荐已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LUZI888 该用户已被删除
XIAOLUZI888 发表于 2015-4-25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太有深度,得仔细看,慢慢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八卦圈圈 发表于 2015-4-25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你的什么都有价值,我的总是没饭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syjzdx 该用户已被删除
syjzdx 发表于 2015-4-25 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人生最大的享受,不是华宅美食,而是与高人相晤,与人同享,与己同乐。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文化是一种手手相递的炬火,未必耀眼,却温暖人心。文化的魅力,就在于摆脱实用,摆脱功利,走向仪式。让我们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三丁 发表于 2015-4-25 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著名文化学者遇到了名不见经传的商榷者。陈先生是认真了,希望余先生如写《何谓文化》时一样认真的态度,就文化进一步论述。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ory841012 该用户已被删除
tory841012 发表于 2015-4-25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我比较赞同王小波的说法,“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向时空传播”。文化的定义本就宽泛,作者能够提出自己的意见,很难能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ory841012 该用户已被删除
tory841012 发表于 2015-4-25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我也赞同王小波的定义,“文化是一个社会里精神财富的积累,通过物质媒介向时空传播。”文化的范畴本就宽泛,作者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难能可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眼下“文化”这么乱套,近来难得一见竟有这么认真讨论其定义的人。我看作者有点孤独求败的意思。不如这么地吧:由凤凰网主持,全国征文,题目是:《什么叫做文化?》。由余秋雨赞助100万元左右的人民币,个人胜负是小菜;其功,于民族、于世界,善莫大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5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著名文化学者说不清文化,还要让圈外人指点再三,于情于理皆说不通。总躲着,似高明,实则愚蠢。党和人民需要“学者”示范“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5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接着聊。我是循着此文去读余秋雨《何谓文化》的。实话说,开始对陈老师是将信将疑的。读罢《何谓文化》,只一感觉,陈的批评,公正有余,穿透不足——太温和了!举一个例子就够:余文分四部:1、学理的回答;2、生命的回答;3、古典的回答;4、大地的回答。读完之后发现,1、学理的回答其实就是“余秋雨讲演稿的回答”;2、生命的回答其实就是“没被小人整死的生命的回答”;3、古典的回答其实就是“余秋雨译著的回答”;4、大地的回答其实就是“余秋雨书法的回答”。结论:余秋雨不适合回答文化,适合开“酿名斋”。附:《何谓文化》中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苛求谁谁都不高兴。一人一习惯,一人一生存方式。或曰:一人一表达方式,一人一挣钱方式。比如梁启超,那年在南京金陵大学第一中学讲演的题目就是《什么叫做文化》,他不说“何谓文化”,宁可多俩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5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我喜欢用开玩笑的方式表达!和余哥开个玩笑,余哥别生气:  套用王朔在《我看金庸》里的话:余哥就是余包子,一蒸一屉,十八屉,饭量再大也能混个饱。就是褶子好看没啥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你的玩笑有理更有趣,好玩更好记!但要使人无法辩驳,还需更努力。比如,我就可以替余老师驳一下你:蒸包子卖包子怎么了?顾客就爱看褶,就爱吃皮,我就专做这种包子没什么不好。顾客舒服我挣钱,促进消费多纳税。双赢三赢七八赢,吾人何乐而不为?将来人类进化到吃包子只吃皮儿不吃馅儿,这事也说不定。再说了,王朔评余秋雨可不像他评鲁迅金庸白岩松那么刻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王朔是这么说的:“余秋雨的书适合消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IAOLUZI888 该用户已被删除
XIAOLUZI888 发表于 2015-4-25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引用:原帖由 尚七八执 于 2013-3-11 12:31 发表 此文为何值得推荐?1、有理有据是前提,不必说;主要好在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这对当下批评界有示范意义。2、至少有5处相当含蓄委婉;而该尖锐时绝不含糊,九环就是九环,添乱就是添乱。3、对文化要义的见地及表达,相当到位,而且 ... 说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5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包子也好,皮也好,褶子也好;包括大葱、馒头、妓院——这些东西是“精神产品”吗?不是精神产品就不要冒充“文化”了吧。我说我哥呀,消食也好,解饿也好,怎么“赢”都是敛财与钓誉,有别的吗?非说敛财也算“文化”,那鬼也没办法!你早些时候说的“文化沦为洛阳铲”,那才叫水平。即深刻,又艺手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5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其实,我也很期待老余、余哥的第十九部作品,但主要是期待好馅,而不是皮和褶。所说的“馅”,用不着解释,就是指能令人开悟的思想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用对话的方式讨论“文化”是个好方法。余秋雨不应该总以为是有人跟他过不去。名人有名人的标准。陌生人不喜欢你,有用标准量的一面,也有审美偏好的另一面。比如你的词令太“跩(zhuai)”。所以,本人打算模仿《命中九环的文化定义——与余秋雨切磋“何谓文化”》的题目,举其书中十八个例子,写一篇《跩来跩去的文化释义——也谈余秋雨的》。在此连载,敬请期待!当然了,就像周树人再伟大,也不妨碍周作人有粉丝。在此特向余秋雨的粉丝致歉!此外,最须特别说一句:  谨向我国四川地震灾区致以由衷地远程关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5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甚是期待!期待阅读,期待对话,期待争论,期待新的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跩来跩去的文化释义——也谈余秋雨的》还没有剥开《何谓文化》那裹得严严实实的玻璃纸,封底的跩文便扑面而来:  “文化是一种手手相递的炬火,未必耀眼,却温暖人心......”这样漂亮的的句子,真的看上去很美。你看,11楼那孩子,现在还在那里工工整整地抄写这句子呢。用诗歌讲道理,是余教授一贯的风格。但这种讲法有如把词条画成漫画,将释义谱了曲,无助于理解,只能添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因为,广义的文化未必“温暖”,狭义的文化一定耀眼。楼主转发的文章,让我们了解了二者的区别。广义的什么都是,狭义的只是精神及其产品。比如,政治经济军事、法律规范禁忌,决不“温暖”;而圣经佛陀时晴帖、秋瑾雷锋黄继光,一定耀眼!面对“文化定义”的质疑,余秋雨抱定了“捂裤护疤”的逻辑,错过了用行为诠释“文化”的大好时机。这样一来,不经意的跩,便也暗含了不经意的恶意......以上是第一跩:漂亮的逻辑错误。第二跩,且听下回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5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真敢跩,理论不够抒情凑!建议此连载题目改为《秋雨十八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可以这么改。但须说明是《何谓文化》一本书中的十八跩,而非全集。全集指不定有多少跩呢。  《秋雨十八跩》 (连载之二)翻开自序第一页,余说道:“对于文化问题,我决定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来试着回答。”“试着回答”,到后来读完最后一页才发现,这是全书唯一一句谦虚的话。问题是“最诚恳、最隆重”这一跩,我们真的看不懂。按出版的大致顺序,《何谓文化》是十八部著作中的最后一部。那么此前的十七部,就等于说是不够“诚恳”了。余教授是戏剧学院的博导、院长,对于戏剧,恩格斯早就说过: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5 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好,就这么改。但须说明,这是《何谓文化》一本书里的十八跩,而不是全集里的十八跩。         《秋雨十八跩》  翻书。序言:......“对于文化问题,我决定用最诚恳、最隆重的方式来试着回答。”  “试着回答”,到后来读完最后一页才发现,这是全书唯一一句谦虚的话。  问题是,“最诚恳”这一跩,我们真的看不懂。按出版的大致顺序,《何谓文化》应该是十八本书里的最后一本。那么,此前的十七本著作,照此逻辑看,就不够“诚恳”了。  余教授是戏剧学院的博导、院长,对于戏剧,恩格斯早就说过: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