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十译

[复制链接]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台湾
一句十译

  纯素材,不加评论。希望对您有用,至少可省得你找资料、打字。


  第一句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1. The Master said, “A superior man should not be assigned to minor tasks, but can be entrusted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ies. An ordinary man should not be entrusted with g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二句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孔子说:“人能够弘扬道,不是道能弘扬人。”

  题解:
  孔子的这句话意思是,“弘道”必须有正确的目的性。人能弘道,是说一个人的努力可以使某种真理、理论、思想、主义发扬光大,这是人们在追求真理时应尽的义务和可能作出的贡献,但说到道不能弘人,是告诫人们弘道时不要带有某种功利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人可以弘扬真理,却不能指望用真理来“弘扬”自己,即不能指望用真理来为自己镀金或增光。

  1.  The Master said, “A man can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四句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广为团结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能广为团结。”

  题解:
  “周而不比”指广为团结而不拉帮结派,其中的“比”字跟成语“朋比为奸”的“比”字同义,是拉帮结派的意思。

  The Master said, “The virtuous people widely unite but not gang up; the virtueless people gang up but not widely unite.”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东灌灌西灌灌 发表于 2015-4-27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gang up

  很不正式

  请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本来想用clique,但后来考虑到“四人帮”都可以用 the gang of four,那就算了。反正词典里也有,如:

  1. All the girls in my class seemed to gang up against me. 我们班的女生好像都联合起来对付我。

  2. How did these people come to gang up?? 他们这帮人怎么勾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东灌灌西灌灌 发表于 2015-4-27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口语vs.书面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五句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孔子说:“礼呀礼呀,难道指的仅仅是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难道指的仅仅是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题解:
  这是孔子对当时一些人举行祭礼时的不正之风发出的感叹。“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所以一提到“礼”就免不了想到“祭”,一提到“祭”就免不了想到作为祭祀礼器的玉器丝帛和典礼上奏乐时用的钟鼓。孔子所处时代,礼崩乐坏,有些人祭祀时只重物质,不重诚意,以为只要有优美的玉器、丝帛和钟鼓一类的乐器就够了,孔子对那种重形式轻诚意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六句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题解:
  孔子对中庸推崇备至,那么中庸好处在哪里,此处有必要说明。中庸之道不是折衷主义,更不是不讲原则的庸人主义,而是一种极高的智慧。中庸之道在东方哲学里英译为the doctrine of the mean,在西方哲学里其英语是the golden mean。其中的mean是“中间、中点”的意思,而golden mean不是简单的物理中点,而是黄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七句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总觉得不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难呢??”

  题解:
  “好学”是孔子极为推崇的美德。孔子不尚自夸,但对“好学”这一美誉却不多谦让,曾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的说法,这种自信是源于自知。孔子在这里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自许,完全符合他一生的事实,也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的一个侧面,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八句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说话要正直,行为要正直;国家政局颓败,行为要正直,但说话要谨慎。”

  The Master said, “When good government prevails in a state, be upright in speech and upright in action. When bad government prevails in a state, be upright in action but ca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躬耕自娱 发表于 2015-4-27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第十句

  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共事的。我要共事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The Master said, “I will not work with those who would die without regret in fighting a tiger bare-handedly, or who would risk cro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十一句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原宪问孔子什么叫可耻。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做官拿俸禄;国家政局颓败,还做官拿俸禄,那就是可耻了。”

  When Yuan Xian asked what shame was, the Master said, “When good government prevails in a state, it is right to hold office for salary; when bad government prevai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十二句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孔子说:“学了三年而没产生做官念头的人,是不易找到的。”

  The Master said, “It is not easy to find one who has learned for three years without seeking to be an official.”

  题解:
  孔子这是在感叹他的一些弟子急于当官。孔子教育弟子读书的目的之一,是要让他们学成之后参与国家的治理,而弟子们只有当官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孔子也从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十三句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过问与那个职位有关的事。”

   The Master said, “He who does not hold the position shall not involve himself in its affairs.”

  题解: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一说法涉及到儒家所谓的“名分”问题。如果不在其位而谋其政,那就会名不正而言不顺,有僭越之嫌,这在当时是“违礼”之举,在今天看来也不符合居官各司其职的普世原则。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十四句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到学生想弄明白而实在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实在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举一反三,那就不再多教他什么东西了。”

  The Master said, “Never give him enlightenment unless he has racked his brains and yet fails to understand, or unless he ha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梭罗河之波 该用户已被删除
梭罗河之波 发表于 2015-4-27 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多比较,明优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十五句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子夏说:“在大的道德原则上不能超越界限,在小节方面有点出入是可以的。”

  Zixia said, “No breach is permitted in matters of major moral principle, but in matters of minor importance, some deviation may be allowed.”

  题解:
  “闲”的原意是木栏,这里指界限。“逾”就是逾越、超出。子夏认为一个人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十七句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散乱不羁了。如果你审出案情,就应当替  感到悲哀并怜悯他们,而不要沾沾自喜。”

  Yang Fu was appointed chief criminal judge by Mengsun. When he sought advice from Zengzi, Zeng said, “Those in superi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十八句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跟他同一类的人所犯错误性质一样。所以,看看他犯些什么错误,就知道他是哪一类人了。”

  The Master said, “A man’s faults are similar to those committed by his like. By observing his faults we can tell what kind of person he is.”

  题解:
  人们犯错误往往有群体共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十九句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问道:“与其奉承房屋里西南角,还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Wangsun Jia asked Confucius, saying, “What does it mean by saying ‘It is better to flatter Kitchen God than to do the other house 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二十句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求得了真理,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The Master said, “If I were told of the truth in the morning, I could die willingly even in the evening.”

  题解:
  此句显示孔子追求真理的迫切心态和闻道不嫌迟的豁达胸怀。孔子一直感叹“天下无道”,他的理想是结束纷争战乱、恢复礼治,推行王道。他这里说的道,属于高层面的意义,而非具体某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二十一句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
  不会过分享用精细美味的米食和鱼肉。…… 不到用餐时间,不吃。不按正当方式宰杀的肉,不吃。
   did not indulge in refined cereal or delicious meat. … He did not eat when it was not the meal time. He did not eat meat that was not rightly butchered.

  题解:
  对于“食不厌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二十三句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固守道德情操,小人念念不忘安居乐土;君子时时牢记礼法制度, 小人念念不忘自身利益。”

  The Master said, “A superior man holds to morality, while a petty man clings to his lotus land. A superior man holds to legal laws, while a petty man clings to hi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二十四句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The Master said, “I have never refused to teach anyone so long as he presents me with a bundle of dried meat.”

  题解:
  “束脩”又作“束修”,历来有不同解读,常见有一束干肉,为求师见面礼,后世借指“学费”。束带修饰。指男子十五岁结发束修,象征已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二十五句

  子曰:“有教无类。”  
  孔子说:“对谁都要进行教育,不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别的对象。”

  题解:
  这简单的一句话反映的是孔子这位伟大的平民教育家的伟大的教育思想。
  春秋时期随着礼乐下移而来的是文化的下移,此时的教育已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孔子和当时一些教育者所做的,就是把贵族文化普及到了平民。要普及教育,首先要有学生,来源越广越好。孔子吸收学生,不看背景,无论尊卑、贫富、智愚、贤贱都能来者不拒。他的学生除了两位出身贵族外,其余为平民、贫民、破落贵族、商人、奴隶等,甚至还有品行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二十七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感慨地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淌啊!!”

  Watching the surging current by the riverside the Master said, “O time elapses just like this, day and night without cease!!”

  题解:
  本章反映孔子对韶光易逝的感慨。他的话也成了“时不我待”的警语。本句今译主要难点是:“逝者”究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二十八句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说:“主张不同,就不要一起谋划共事。”

  The Master said, “Those who are not in the same camp do not plan together.”

  题解:
  孔子的这句话已经成了千古不易的箴言。志向不同,意见不合,是不能共谋成事的,这是就大的、原则方面的问题而言。在人与人之间相处方面,孔子则提倡“和而不同”,那跟“不相为谋”是有本质区别的。“和而不同”指不同道者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但“共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二十九句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
  孔子说:“君子要给人以实惠而自已却无所耗费。”

  The Master said, “A superior man should render benefits at little of his expense.”

  题解:
  “费”不是浪费!!“君子惠而不费”原指居官位者惠民而无须动用公家资金,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局须顺应民意、因势利导、完善政策,以达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现在日常生活中“君子惠而不费”也可以用,既可指正确地帮助他人而不用自己破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三十句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只有到了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才知道松柏是不会凋萎的。”

  The Master said, “Only in cold winter months do we find that the pine and the cypress are the last to wither.”

  题解:
  “岁寒”是指“一年中寒冷的季节或月份”,最好不要译成the cold year。“后凋”的“后”译成the last to比较好。“后凋”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英语好爱者 发表于 2015-4-27 0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第三十一句

  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孔子说:“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合理顺当。”

  The Master, “If a statement is not made in a licit name, it will not be justifiable.”

  题解:
  名不正则言不顺,即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能合理顺当,指一个重要言论的发出,须有合理合法的名义为支撑,否则就会失去合理性或合法性。比如一个单位的领导说:“希望大家能为这次地震救灾踊跃捐款”,其中的“为地震救灾”就是他提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