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春松:批林批孔漩涡中的梁漱溟和冯友兰作为1949年之后大多数政治运动的受害者,知识分子对于“批林批孔”的态度显然是极为复杂的。是进一步的受到改造还是一个新的参与现实政治的机会,矛盾和焦虑充满了知识分子的心思之中。而对于旧中国过来的,一直对孔子持有同情和敬意的梁漱溟和冯友兰显然更为直接地感受到这种的压力。其实,梁漱溟和冯友兰在运动正式开始之前就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相比之下,梁漱溟所感受的压力或许稍为抽象一点,因为他当时主要的活动空间是在全国政协,只是参加表态性的学习,如果他愿意,他只要表示支持某个运动,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