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读过的书

[复制链接]
老婆我叫十三 发表于 2015-5-9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小学那会开始看一些武侠小说,还记得几本书名《黑豹传奇》……等都是以传奇做书名的小说,作者的名字已经忘了。那时候看不太懂,有些时甚至是在书里猎艳。
  上了初中后开始看《西游记》,前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现在依然记得快看完时的那种失落感。
  过了一些天,我又去买了一本《三国演义》,这是我至今翻看最多的一本小说,有些段落前后可能看过十几遍,那些主要人物的生卒年熟记在心。
  高中那几年是阅读最空白的阶段,一直到出来工作后才开始利用空余时间看看小说。
  印象深刻的是阿来的《尘埃落定》,为他的语言魅力所折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婆我叫十三 发表于 2015-5-9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前些年有不少《聊斋志异》里的故事搬上了荧屏,这也激起了我阅读的欲望。张国荣版本的《倩女幽魂》结局是宁采臣帮助小倩重新投胎做人,而小说中小倩是以鬼的身份和宁采臣在一起的,他们还生了小孩。有时候我想蒲松龄为什么总是描写一些狐狸精勾引男人的情节,不过那些描写的确让我想入非非过。现在还注意到一点是,他在小说的序中说这是一本“孤愤之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婆我叫十三 发表于 2015-5-9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牛虻》的故事情节几乎忘却了,但它是继《百年孤独》后完整看完的外国小说,那时候对历史缺乏了解,所以看起来有些空洞。
  史铁生的《我那遥远的清平湾》让人感动,之后陆续又看了他的大部分作品,虽然不是每本书都能看懂,2010年他去世时,我感到难受。
  我看的余华的第一本小说是《活着》,看见小说末尾,年老的福贵跟他的牛在一块,他的家人全都离他而去了,我现在描述不出小说那种意境,但是那时的确有揪心感。后来余华在小说的序中直言他创作《活着》受一首黑人的歌影响。去年看了他的《许三多卖血记》,的确是一本简单的小说,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婆我叫十三 发表于 2015-5-9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自从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就开始关注那些诺诺作品,高行健的《一个人的圣经》,不过从我获取的信息来看,他获奖争议很大,一些人认为当时大陆比他有资格获奖的作家至少有两位——莫言和余华,莫言已经成为历史,余华呢??
  在莫言没有获奖前,我已经粗略看过他的一些小说,但是都没有看完,直到他获奖后才正儿八经阅读他的作品,说来自己也真是势利。
  《丰乳肥臀》、《酒国》、《白棉花》、《战友重逢》、《红高粱》、《蛙》……
  其中丰乳肥臀中跟后来看的辛格的《卢布林的魔手术师》有不少异曲同工之处,上官氏让我想起玛格达的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婆我叫十三 发表于 2015-5-9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在钓鱼岛事件之前,我还读一些日本作家的小说,之后却是一本也读不进去了。今年在书城看见东野圭吾的侦探小说很火,我却不为所动,我觉得世界那么大,优秀的小说任我怎么用心也看不完。我买了几本其他国家作者的小说,有英国作家v.s奈保尔的《半生》、《毕斯沃斯先生的房子》,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飙车》,南非作家库切的《福》还有美国作家托马斯的《天使望故乡》。
  《半生》的男主人公独自去英国留学,之后随一名葡萄牙女孩去了非洲,当他四十岁那年,他忽然发觉自己一直在过别人的生活,他想过自己的生活。这让我也回想起自己的经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婆我叫十三 发表于 2015-5-9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应该是我看得最吃力的小说,全文2百多万字,小说在回忆中穿插大量议论,具有独特的个人色彩,我认为把它定义为意识流小说有失偏颇,小说中出现了大量地典故,人物,传说,地理风景,这给阅读带来严重的影响。而且普鲁斯特一直体弱多病,想必神经更敏感,这可以从他的不少议论中看出来。英国作家奈保尔在一次演讲中曾提起过普鲁斯特,并引用了一段他的话,在小说半生中也提到了普鲁斯特。
  我知道普鲁斯特是见一位评论家对莫迪亚诺的评价,说他是当代的普鲁斯特。其实两人的作品风格迥异,当然也有共同之处。
  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婆我叫十三 发表于 2015-5-9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在看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之前,我还没有阅读过一本小说字数超过四十万的,这跟我的急性脾气有关。说来也巧,在看《远大前程》后,我忽然想起自己在老漫画中看过的一些情节,一个小男孩偷面包给一个戴着枷锁的男子。后来翻看得知漫画名叫《孤星血泪》,既《远大前程》的另外一个译名。说起狄更斯,资料上说老舍的小说颇受他的影响。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作品也值得注意,王小波说卡尔维诺有个主意很不错,小说有无限可能性。我比较喜欢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看起来运用的手法比较独特,阅读有障碍。
  《树上的男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婆我叫十三 发表于 2015-5-9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女作家我喜欢的是张爱玲,2010年网友推荐我读她的小说,我当时正在读沈从文的小说,因此当时没有留意。后来空间上偶尔有人摘选张爱玲的经典语句,我才开始注意到她。郭敬明曾经表示张爱玲是她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我想时机成熟了,我应该试着阅读她的小说。第一篇应该是《白玫瑰与红玫瑰》,实在的说,我无法从她小说的名字猜测小说的内容。
  关注李碧华是因为看了张国荣演的《霸王别姬》,个人认为张爱玲的才华要比李碧华高些。后来网络耽美作家南康白起的作品更受张爱玲影响。
  由于张爱玲的小说总是描写旧上海上流社会,有时使我感觉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婆我叫十三 发表于 2015-5-9 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另一个应该被提起的作家应该是严歌苓,虽然我只看过她的《第九个寡妇》。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书中一段关于挨饿的描写,因为某些原因,我一天没有吃饭,那个难受劲,立马使得我对书中的描写感同身受。据说她和莫言还是同学。
  还有一位女作家杜拉斯,我看过她的《情人》,四年前在城市论坛散文天下有人写过一篇关于《情人》文章,当时我并没有第一次时间去看,直到去年我才将《情人》看完。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比起其他法国作家的书,情人更容易看懂,没有任何阅读障碍。同时我还看了电影《版本》的情人,梁家辉演的中国阔少确实很符合书中的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老婆我叫十三 发表于 2015-5-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阅读对于我来说是寻找与逃避,我总是有一大堆不被身边的人理解的话题,刚开始还拼命挣扎,后来就缺氧而死了,逃避也就由此而生了。这就是说我要找一个人,但是总也找不到,后来我干脆不找了——躲避寻找的责任。
  今天上午天气阴沉,昨晚仍然严重失眠,我的注意力一直集中阅读与追寻之中。我无可救药的喜欢着一个女孩,一个我没有见过面的女孩,她来自网络,而对她的爱源自于内心,不过这份爱没有任何传递的媒介,然而在阅读中,那些关于爱情的描述总使我的爱重新分泌出美好的因子,一些遥远的片段总是在脑海里重新上演,我竟然还渴望像刚认识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