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注册
当前位置:
论坛
›
江西
›
上饶
›
铅山
›
心与理的辨析--从鹅湖论道说起
1
2
3
4
/ 4 页
刚刚去过
楼主:
junhao2001
-
心与理的辨析--从鹅湖论道说起
[复制链接]
junhao2001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junhao2001
发表于
2014-5-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感谢分享, 嗯,准备补补庄子这一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unhao2001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junhao2001
发表于
2014-5-6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的理解:心学强调的是向内求,致知无须格物。格物致知是理学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unhao2001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junhao2001
发表于
2014-5-6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启而不发啊。唯物主义说,物质决定意识。佛说,意识是攀援心,是妄心。我说,意识是心灵的显现。还是不知道,上天入地是啥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unhao2001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junhao2001
发表于
2014-5-6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是阳明的手术语,这里主要说的是陆九渊的观。至于归于灵性是否有偏,我也正在反思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今天地2012
该用户已被删除
今天地2012
发表于
2014-5-6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上天:一灵不昧
入地:厚德载物
人的意识真的合于天之灵,地之厚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秦有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秦有
发表于
2014-5-6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确实如此哈,看了些时间简史一类的书,我觉得到今天,因为知识,主要是科技的发展,传统哲学也应该有所更新变化,还是停留在逻辑关系的梳理上,就过于简单了。
——在看刘宗周的关于“慎独”的书,还是有收获的哈:)宋明理学还是象一座大山一样,支路不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秦有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秦有
发表于
2014-5-6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如果我们站在今天的知识立场上来看中国传统哲学,我认为还是不够全面,偏颇,失之简单,比如理学,心学,就比较笼统,一个观点出来,这么理解也行,那么理解也行,很难让人有定见,可能从根本上看,本来就是体悟的,艺手术的,渐进的,反复的,所以就随时随地的变化了。
所以,这种非量化的哲学,也就没有范式,也推导不出或者指导不了科技的发展,只能以龟速与古代生活相演进。或者说,古代生活的合集里的各要素是相互适应和均衡发展的,变革的速度极慢。
由古代生活演变为现代生活,是一种剧烈的变革,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直到今天,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秦有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秦有
发表于
2014-5-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有点儿跑题了哈:)
中国古代社会的生活中的各要素均发展到了各自的极致,比如理学,心学,基本上停滞不前了,其实其他要素也都停滞不前,即便被动进入近代,崩溃过很多次,但古代生活的各要素仍然没有彻底退出,仍然以整体的形式,支配着“现在”生活。
所以,必须有内外更加强力的因素来涤荡之,才能从根本上予以变革,才能避免再次崩溃的危机,或者说只有崩溃之后,才能挽救。崩溃,既是病,也是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阳光下的树林
该用户已被删除
阳光下的树林
发表于
2014-5-6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西班牙
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unhao2001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junhao2001
发表于
2014-5-6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其实每个人的心都是一样的,都能感受快乐和痛苦,只是境遇不同,并且只能感受到自己的感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ianke99
该用户已被删除
tianke99
发表于
2014-5-6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呈现”还是“假设”?? 真的是一个好问题!!
好在何处??
1、追究这个问题,可以将哲学探讨提升一个层次。
2、追究这个问题,可以明确“形而上学”与“辩证法则”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马识途否2012
该用户已被删除
老马识途否2012
发表于
2014-5-6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绝对好文,不错!!
至于宋明理学、心学与佛教、佛学的关系,南怀瑾在其《禅海蠡测》中就曾经指出:宋明理学心学正是那些深受儒家思想教育和影响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为了维护本土文化的尊严和地位,在受到佛家思想,尤其是禅宗思想的刺激、影响乃至熏陶后而作出的一种复兴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努力。宋明理学和心学的出现与佛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江川王天兵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新江川王天兵
发表于
2014-5-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君浩兄,帖子明显没有写完啊!!怎么不更新了??????决不能有始无终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泛舟雨中
该用户已被删除
泛舟雨中
发表于
2014-5-6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心如日月,所思即如流光所至,即明即现。四方左右,往古来今之今人即是古时人,今月即是古时月,本无差别,绵绵不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太行山后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太行山后
发表于
2014-5-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心如日月,所思即如流光所至,即明即现。四方左右,往古来今之今人即是古时人,今月即是古时月,本无差别,绵绵不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太行山后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太行山后
发表于
2014-5-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把“心物一元” 的道理,用白话来说清道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左重汉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左重汉
发表于
2014-5-6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哥伦比亚
mar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x_seeker
该用户已被删除
x_seeker
发表于
2014-5-6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2
3
4
/ 4 页
刚刚去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言表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3970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