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古榆情-作者 榆荚子

[复制链接]
无云阴雨 发表于 2015-4-26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荷兰
一、我的古榆情结
土生土长的我,在家乡大榆树生活、成长、工作了三十六年。漫长的生活经历,使我对家乡及生长在那里的老榆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从刚懂事起,我就知道大榆树公社就是因一棵古老的榆树而命名。在五十年代的中国地图上就有开鲁县和大榆树。上世纪的大榆树人都为此而感到骄傲。千百年来,老榆树用它美丽的四季神韵吸引着当地百姓与过往行人,百看而不厌其烦。它那神奇的传说和衍生的传奇故事,荫庇着生存在大榆树这片土地的人们。凡来看过古榆树的人,无不为它的伟岸神奇所赞叹。古榆树高八丈,主干胸围九米,五人合抱,小孩要七八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无云阴雨 发表于 2015-4-26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二、初建古榆园
开鲁古榆园始建于1985年,当时这颗大榆树在老工厂院内,周围是发电厂、小修厂、铁木工厂。由于小修厂与发电厂废柴油多年的侵润,老榆树北侧那棵小榆树已经烧的半死,这边的大榆树也是枯枝断臂,艰难的生存。为保护这株千年古榆,大榆树镇政府决定:对老榆树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推倒东侧土墙、二是拆除北侧发电厂,改院建园。我当时是撤社划乡后大榆树镇镇政府第一任镇长,亲自承担起建园任务,并动手筹划设计、筹资捐款,指挥施工。首先,镇领导带头在镇内捐款,并到县各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从供销社要来一车废铁,去通辽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无云阴雨 发表于 2015-4-26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三、古榆文化协会
时光荏苒,2002年9月9日,大榆树镇迎来了多年没有的热闹场面。古榆树南侧彩旗飘扬,高大的彩虹门上书写着“热烈祝贺开鲁县古榆文化协会成立”。来自通辽市的罗彬、王佐玉、张志刚、张庆宗、单伟勋、谭凤才等开鲁老乡、老领导,开鲁县委书记高琦,政府县长朱玉强以及五大班子相关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及上万名群众集结在这里,庆祝开鲁古榆文化协会成立。联丰等几个村的群众自发组成的秧歌队也纷纷赶来助兴。上千名中小学生手拿花束、列队到马路两侧,欢迎前来参加大会的领导和来宾。上午十时,大会开始,古榆文化协会筹备委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无云阴雨 发表于 2015-4-26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四、大决策
2003年春季的一天,古榆树下的大树墩周围做了一圈人,一个重大决策即将在这里形成。这是政府县长朱玉强带领县政府一班人在这里现场办公。此前,开鲁报社总编鞠潮清等人曾多次建议:“要把眼光放远一点,要做就要做大,不然几年以后一看太小啦,怎么办??”县政府领导采纳了他提出的“迁出中学,北延扩园”的建议。此次会议就是研究古榆园扩建问题。当时提出:如果往南扩建将涉及到前面的马路和诸多住户,扩建有难度。加上庙宇原来就在树的北侧,应尽量保持原貌。往北边建,又离学校太近,前边晨钟暮鼓、后边郎朗书声,很不协调。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无云阴雨 发表于 2015-4-26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六、魂牵梦绕古榆情[2012-03-19]
1975年3月,我被调到大榆树公社工作。初中毕业后教了六年学,从此走上了仕途,当了一年多的“五七”助理,76年被任命为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分管文教、卫生、计划生育和知青工作。76年9月9日,早晨刚刚上班,工厂来人报告说:老榆树夜间断了一个大树杈,我和其它几位公社干部急忙赶到现场,看见大榆树西南方向一根搂粗的大叉贴根折断,整个大树树冠缺了一小半面。现场围观的观众交头接耳,有几个年龄大的老人大胆的说这是不祥之兆,我们默默的站在那里,大家心照不宣,心里也不是滋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无云阴雨 发表于 2015-4-2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八、柯蓝散文诗碑廊
2006年7月28日,开鲁古榆园柯蓝散文诗碑廊正式落成剪彩。这是全国第二座散文诗碑廊,与深圳仙湖植物园第一座柯蓝散文诗碑廊遥相呼应,呈南北招手之势。它也可能是目前国内仅存的最后一座柯蓝散文诗碑廊。这是因为老人家亲临古榆园为碑廊落成剪彩后,于7月30日返回北京,感到身体不适,体检后发现患有重病,年底前与世长辞。这时我们才知道,老人家在来时就身患疾病,只是一种精神支撑而没有察觉,还是因为老人家太疲劳啦。一个乐观、豁达、精神矍铄,年近九旬的老人,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竟永远离开了我们。悲痛之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无云阴雨 发表于 2015-4-26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十三、感恩
         佛家有句话,“常怀感恩之心”。古榆园发展到今天,给我体会最深刻的就是“感恩”二字。没有大家的帮助,将一事无成。这虽然不是我个人的事儿,但它在我心中的位置非常重要。
         古榆园的中兴,得到了开鲁县委、政府等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才能使古榆园建设规模甫成。至今,古榆园建设的绝大部分资金,基本上是从社会各界募捐而来。筹资捐款的事是很难的。我经常跟人说:“工作一生,原来多数是说上句。现在反过来、基本都是说下句。”这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却是发自内心的感慨。这里有三件重大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无云阴雨 发表于 2015-4-26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十四、古榆文化长廊
        由二十四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修建的古榆文化长廊。位于古榆园文化广场西侧。背靠人工湖、福禄岛。东与“紫气东来”戏台和广场中央华表对映,为罗马式现代石雕艺手术长廊。全长75米,由26根石柱支撑,离地面四十公分处由一条石板长凳相连接。长廊分二十五个格段,中间一格为人行通道,两侧各十二块须弥座石碑立于格段中间。面对广场的一面刻古榆文化诗词墨迹。背靠福禄岛一面刻二十四家企事业单位的文化、经营理念。远观长廊气势壮观,近看碑文字迹优美、内涵丰富、给人以启迪,可谓古榆园又一文化景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中国好搜狐丶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中国好搜狐丶 发表于 2015-4-2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哥斯达黎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向东飞去 发表于 2015-4-2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比利时
在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南方就有拆校建庙的说法,当时我们都感到好奇怪,现在就轮到我们学校了,真是恍然一梦 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坐乡村卧观天下 该用户已被删除
坐乡村卧观天下 发表于 2015-4-26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赞美古榆园的文章写的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