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内心,重建自我,戏说金庸心理学

[复制链接]
codydacoda 发表于 2015-5-27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山东济南
所有人产生负面情绪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能掌控自己的心念,一切烦恼、痛苦都由此而生。
  人的所有言行都是由心念决定的,而言行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所以本文的根本目标就是帮助大家学会掌控自己的心灵,我们要力求做到“制”心,甚至是在必要时“停”心。
  也就是说,我们要做到,无论面临多么恶劣的情况,都能冷静、理智的控制情绪,尽量做到心中不愤怒、不悲伤、不忧惧、不焦灼,永远淡定从容,充满自信。
  因为金庸先生作品角色众多,性格各异,现实中人都可以找到与之相似之处。
  本文将借着大家对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冷月看人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冷月看人间 发表于 2015-5-27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本文分3大部分,一、看破篇,二、放下篇,三、自在篇。
  为何要这样排序呢??因为看不破就是痴迷,有多少种痴迷就会有多少种困惑、执著和痛苦。看破了才能放下,不放下就不能自在,不自在就得不到心灵的真正平静快乐和自由。
  郑重声明一点,无论我倡导什么观点,只是说这个方法适合我,也可能适合一部分人,但不可能适合所有人,??希望大家尽情的质疑、剖析。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我们绝不轻易排斥其他观念,攀登一座高峰,一定有多个途径。有智慧的人,绝不会盲目崇拜任何权威人士和理论,世界上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玉美人9693 该用户已被删除
玉美人9693 发表于 2015-5-27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看破篇
  第一章、人生三层境界
  第一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我们以一张图片开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芒果班戟糖不甩 发表于 2015-5-27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张图片很好的表达了禅宗里面的山水三段论。
  图片中,左面的那位就是童年时的我们,父母和老师给我们编织了一个阳光明媚、蓝天白云、春暖花开的世界,一切那么温馨美好,我们基本没有怀疑的能力。别人说什么,我们信什么,眼中只能看见事物的表象,这时候就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就好像《笑傲江湖》中的仪琳,《天龙八部》中刚下山时的虚竹,《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喀丝丽。他们生理上已经是成年人,可心理上却仍是懵懂无知的孩子,对人情世故几乎一无所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芒果班戟糖不甩 发表于 2015-5-27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更可怕的是,一个普通人,在酒精或黑暗以及大笔财物等因素的诱发下,也可能突发犯罪,即便身边的熟人甚至亲人也并非绝对安全,80%的刑事案件都是熟人对受害人实施的犯罪。
  《射雕》中王罕与札木合欲伏杀铁木真,郭靖报讯,铁木真虽然怀疑,却也要严加戒备,原文:“铁木真身经百战,自幼从阴谋诡计之中恶斗出来,虽觉王罕与札木合联兵害他之事绝无可能,但想:“过分小心,一千次也不打紧;莽撞送死,一次也太多了!!”命令次子察合台与大将赤老温:“回头哨探!!”两人放马向来路奔去。”
  我们研究学问和面对生活处理一般事务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芒果班戟糖不甩 发表于 2015-5-27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坐等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玉美人9693 该用户已被删除
玉美人9693 发表于 2015-5-2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好比说,只要有人因为边充电边玩手机导致爆炸,那我们就坚决不做这样的事;只要有人因为给亲朋做借贷资金担保后,借债人消失,担保人一生都要替他人偿还巨额债务,那么这种担保我们就万万不能去做。有些代价我们付不起。
  你要明白,只要利益足够大、风险足够小、各种诱因具备时,任何人可能会出卖或直接伤害任何人,不然,你以为“易子而食”的成语是怎么来的,你以为女孩长大后为什么不能和亲生父亲、哥哥睡在一起。
  亲生父母都可以为了活命将子女推向死亡,你以为还有什么恶事是人类做不出来的,所以,任何时间、地点,面对任何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芒果班戟糖不甩 发表于 2015-5-27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每当有此类恶性事件发生时,都会有人提出,要大家学会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不要置自己于险地。
  这时就会有另一种观点跳出来说,你们不谴责犯罪者,反而怪受害人没有防范意识,这有碍于伸张正义。他们认为,真正的公正社会应该是,三岁小儿手托重金行于闹市,也不能有人觊觎、抢夺;绝色美女醉卧暗室,也不能有人动心、动手,否则就是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和人权,他们认为,只要我不做违法的事,无论做什么都不应该有风险,不应该有人伤害他们。
  道理对不对呢,放在书本上是对的。放在生活中,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这种观点是多么脱离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冷月看人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冷月看人间 发表于 2015-5-2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还有些人遇事喜欢较真、讲道理,却判断不出局势是否危险,对方是否接近失去理智,自己是否有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古语有云“天子尚且避醉汉”,无论你占了多大的道理,与情绪随时失控的人争执,对你的人身安全都是危险的,因为对方很可能会直接武力攻击你。
  《倚天》中的司徒千钟和夏胄面对人多势众、杀气腾腾的峨嵋派,直斥其非,终招来杀身之祸,这就是例子啊,这二位也是在维护心中的正义,可是有一个词叫做“审时度势”,要分辨出是否敌强我弱啊。
  就好比说,一个文弱青年,见到六、七个光头纹身、醉醺醺的彪形大汉随地小便,偏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玉美人9693 该用户已被删除
玉美人9693 发表于 2015-5-27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当然,如果你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愿意为正义牺牲,那我尊重你是舍身取义的英雄,但我永远不会提倡所有人都去为了某些理念去牺牲生命,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平安的活着太重要了。
  再者说,正义这个定义不是那么简单的,要从更高远的角度去分析思考,这个问题后文会详细说明。
  我们绝不是说心怀纯真和正义感是错的,这是宝贵的品质,一定要藏在内心深处,并保持一生,但各种谋略和戒心一定要学会。
  退一步海阔天空,心理素质强大,有自信的人,绝不会在意一时的忍让,他明白自己的价值所在,不会因此而自我否定,所以韩信会忍受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芒果班戟糖不甩 发表于 2015-5-27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好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冷月看人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冷月看人间 发表于 2015-5-28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内蒙古赤峰
我们当然应该呼吁政府用法律制约的方式尽量防范和制裁犯罪,也应该用弘扬道德的方式化解人们心中的犯罪欲望,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明白,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所以在一个道德和法制都不完善的环境里,还一定要通过自己的谨言慎行和足够的防范心理以及智慧来避免不法侵害。
  犯罪的人自有法律去惩处,对他们的惩罚和谴责自然就会运作,社会从来就不会姑息他们,如果他们没有收到相应的惩罚,舆论自然会呼吁严惩之。而提醒善良的人们学会保护自己又有什么错呢。
  就好比,无论何时离家,都应该锁好房门,因为我们无法预料小偷何时光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芒果班戟糖不甩 发表于 2015-5-28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果然大叔还是只要杂谈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冷月看人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冷月看人间 发表于 2015-5-28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大家可以看到资讯报道中,一些身家千万的富商,听信了银行工作人员高息揽储业务的谎言,在对方的热情规劝下,把钱存入该银行,结果大笔存款消失,这就是智慧不足啊。
  其实只要明白两个浅显的道理就不会上当,一是“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回报的东西一定有高风险,这是定律,不可被贪心蒙蔽眼睛。二是“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银行员工又不是你亲生儿女,极其热情的鼓动你,明摆着是有问题,他自己没好处,岂能如此卖力。
  我们没有能力去迅速改变社会,只能设法改变自己去适应它。穆罕穆德召唤大山过来,大山不动,就只能他向大山走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冷月看人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冷月看人间 发表于 2015-5-28 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挺喜欢金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冷月看人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冷月看人间 发表于 2015-5-28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大唐重臣郭子仪在晚年,退休家居,享于声色。
  ???? 有一天,卢杞来拜访他,他一听到卢杞来了,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一律退到大会客室的屏风后面去,一个也不准出来见客。
  他单独和卢杞谈了很久,等到客人走了,家眷们问他:"你平日接见客人,都不避讳我们在场,谈谈笑笑,为什么今天接见一个书生却要这样的慎重??"郭子仪说:"你们不知道,卢杞这个人,很有才干,但他心胸狭窄,有仇必报。长相又不好看,半边脸是青的,好像庙里的鬼怪。你们女人们最爱笑,没有事也笑一笑。如果看见卢杞的半边蓝脸,一定要笑,他就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冷月看人间 该用户已被删除
冷月看人间 发表于 2015-5-28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所以呢,对于这类朋友,推荐看一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如果觉得看不进去,那最起码读一读《增广贤文》上篇、《鹿鼎记》,尤其是《连城诀》更是必读,看看凌退思怎么活埋了女儿,戚长发怎么对待女儿和徒弟,万圭怎么杀了妻子戚芳。
  有善于思考的朋友,可能会提出疑问:“人性有阴暗,我们知道,但也有美好的一面,你只强调黑暗面,这不客观,目的可疑 。”请放心,我不会为了论证个人观点而歪曲或遮掩事实。这其中自有深意。
  简而言之,一个人如果不能深入了解一切人性的残酷,那就无法保护好自己,就不能真正懂得珍惜一切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杏娥弘梦焕 发表于 2015-5-28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波兰
再说直白些,就是提高你的心理阈值。当你了解“卧薪尝胆”后,就能明白当一个人为了争得利益时,可以如何恭顺到低贱谦卑、关怀到问疾尝粪的程度,如果信以为真了,就是他翻脸无情的时候。如果深刻理解了这一点,生活中谁还能骗得了你的感情和财物呢。
  当你对“人肉军粮”、“易子而食”、“骨肉相残”等见怪不怪后,你就绝不会因为亲朋好友或父母爱人的背叛、出卖而震惊不已,导致世界观、人生观崩塌而悲伤欲绝。和那些惨绝人寰的事比起来,这些小小的伤害岂不是太小儿科了吗,大可以轻叹一声:“果然不出我的意料。”然后轻松放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芒果班戟糖不甩 发表于 2015-5-28 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西
第二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图片中间那位就是踏入社会后,独自拼搏谋生,历练人心、世事的我们,开始看到了人性中的自私、背叛、懦弱、冷漠、残忍等等一切阴暗甚至是黑暗的东西,我们开始怀疑,开始颠覆过去心中对人性和世界的认知。此时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比如令狐冲,从被师父岳不群怀疑他偷了紫霞神功和辟邪剑谱开始,一步步的经历,逐渐颠覆他心中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理念,他发现师父没有想象中对他那么信任,正教也不一定是那么正,邪教也不一定是那么邪,世事很少有非黑即白的分界线,于是他陷入了前所未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杏娥弘梦焕 发表于 2015-5-28 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每个时代都有叛逆的年青人,他们的心理动机大体离不开这个原因,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被骗了好多年,这种愤怒需要发泄。
  当然,年青人的叛逆,也有吸引他人注意以及想要和成年人争夺社会资源与话语权的动机,但对“成人”社会秩序的挑战是极其重要的心理因素。
  而这个山水不再是山水的阶段,也是分层次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节奏是这样的:最初是令狐冲、杨过式的反抗,然后是如同陈家洛、张无忌一般去强迫自己学习,试图搞清楚或明或暗的社会规则,从中获得名利、异性等社会资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