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刚刚去过 发新帖
楼主: imyongfeng - 

战国辞锋录

[复制链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4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吕仓引荐的客人登场了。
  “国必有诽誉,忠臣令诽在已,誉在上。”
  这位客人真是牛人一枚。开口就直指三寸。
  你前任相国不是美誉度高么,俺家吕仓不是遭人骂么。
  我就给你分析分析是人人夸你好,还是人人骂你好。
  告诉你什么是忠臣,什么是小人。
  听清楚了,听明白了,
  “什么是忠臣??忠臣就是代人受过的,忠臣就是主动替国君担当骂名的,主动为国君分忧解愁的。那些沽名钓誉、人人夸奖的未必就是忠臣良将,相反,说不定,就是些乱臣贼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4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你熟读《春秋》,应该知道,宋国国君占用农时建造平台,老百姓非议谩骂,编歌诅咒,就是因为没有忠臣替他遮掩错失。子罕听说后执扑鞭打,催促赶工,从相位降到司空。老百姓就认为该骂的是子罕,错不在国君而在子罕。”
  “齐桓公在宫里开设市场,营造女闾,史称宫中七市,女闾七百,国人对他非常不满。管仲就建造三归之台,借此来掩盖齐桓公的过失,是他自己存心想干坏事吗??不是,并不是他自己要去伤害老百姓,只因为他是个忠臣,甘愿为了国君,自己承受这些非议和侮辱。”
  “《春秋》几百年,记载臣弑君者上百起,有几个以前不是受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4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周文君听罢,默不作声。
  相国,还是吕仓当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4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4.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人最喜欢什么??赞美,尤其是别人的赞美。
  人最不乐意什么??批评,尤其是别人的批评。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现代教育这么说。
  如果你家有个孩子,希望他成为栋梁,那就夸奖他吧,只要你相信他会成为栋梁。
  说几句好话,落一点好处,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这,就是人性。
  温人之周这个小故事就很明显的印证了这个看法。
  话说,有一位魏国温地的非著名人士,来到了东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4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温地,就是现在的温县,那里的人以精明著称。这位也不例外。
  他想到东周瞧瞧去。现在话就是旅游。
  东周守城门的挡住了他,
  “站住!!哪里的干活??”
  这家伙小脸一扬,一嘴的温县口音
  “哪里人??本地人,周国人。”
  “嗯??不像呀。”守城门的精细,咋听咋觉得不像本地人,
  “本地人??你住在哪条街??几号??和谁熟??”
  “这,这,这”温县人答不上话,立马被关了起来。
  旅游游进了监狱,坐飞机飞进了大海,一样命苦哇。
  不同的是,马航至今没有音讯,这位却引起了周君旳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4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五、关于周最的小故事
  周最是个人才,还是东周国君的儿子。
  汉人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及他,言:“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 排名第二,貌似能力不错。
  而且,据说,他差一点就成了东周太子。
  要是他真成了东周太子,说不定东周可以来一个伟大的复兴。
  不过,历史以事实说话,他没有成为东周的国君。
  所以,也没有伟大的复兴。
  所以,很可能他就是个人才,修不来国君的命。
  ——他没有改变历史,只不过留下了几个小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1.周最见吕礼
  周最来到齐国,一直混得不太如意。
  也许,是他背景不够强大;
  也许,是他秦国的身份惹齐王生厌;
  也许,是他说话不合齐王胃口;
  总之,齐王不待见他,很想让他走路。
  这个时候,吕礼也到了齐国。
  吕礼,是从秦国流亡到齐国的。
  那个时候,没有户籍限制,没有国境限制,只要你有路费,想到哪里到哪里。
  吕礼在秦国待不下去,就一下子跑到了临海的齐国。
  齐王大为高兴:我们齐国,看来很有吸引力!!
  吕礼是个人才,先封他当几天相国。
  周最得知消息,就趁消息还没公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4 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2.金投是个小问题
  周最不简单,吕礼也不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周最这个主意是不是真的为吕礼好,只有天知道。
  不过,结果是齐王衡量来衡量去,竟然让周最当了齐国的相国。
  这个结果一出来,不知吕礼做何感想。
  但不管吕礼怎么想,这一次,周最风光了。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吃人俸禄,替人着想。
  周最自然要为齐王说话。
  他也必须说话。
  因为,赵国有人想和齐国干一架。
  这个时候,雄才大略的赵主父已经去世,继位的赵王年龄不大,公子成与李兑说了算,打算向东拓展国土。周最刚当上相国,就有人来就找事,周最能不急吗??
  他派人找到金投,循循善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4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你知道周最吧??”
  “周最最近成了齐国国相。”
  “他这个人,原来在秦国为官,现在天下人都怀疑齐、秦将要结盟了。”
  “秦国一直害怕齐韩联盟,你也知道,前两年,齐、韩、魏攻入函谷关,秦被迫求和。
  赵虽然和秦、宋有约,但当时好像并没有着力挽狂澜。”
  “如今赵国,主上新立,秦废楼缓,用魏冉,赵国攻打齐国,和齐长期抗衡,这事你觉不觉得有难度呢??”
  “就算你打了胜仗,齐王抗不住,转过身和秦结盟怎么办??”
  “秦齐联合,贵国可就国虚、心虚、一直虚啦!!”
  “为赵国计,为先生计,不如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5 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金投听完,心里怎么想只有自己知道。
  估计他会问候这位说客的十八代祖宗好几次。
  什么国虚、心虚、一直虚,你直接说赵国成废墟不就是了??
  什么九合诸侯??不管是九合诸侯还是联合秦、齐,你说这样就这样了??
  金投固然亲秦,但也是赵国重臣。
  金投固然不敏,但也绝不是个傻子。
  金投淡淡笑了一笑,
  “先生好意,我已心领,容我日后禀明主上,再行回复。”
  ——唉,出师不利。
  只有请周最亲自出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5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周最是这样子分析的。
  政治家所有的行为都要考虑后果,不考虑后果的人是不存在的。
  金投不答应齐国的停战请求,那是因为对后果的判断出现了偏差。
  错误估计了战后形势的发展。
  周最以一种温和的口吻开始了他的发言,
  “公负合秦与强齐战。战胜,秦且收齐而封之,使无多割,而听天下之战;不胜,国大伤,不得不听秦。”
  什么意思呢??
  金投先生,您自恃与秦国有约,与强大的齐国开战,你考虑到后果了吗??
  如果没有,或者以为齐国将会投降赵国,那就错了。
  让我来给你讲解讲解吧。
  联军当中,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5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3.吕礼胜出
  君王喜好是善变的,战国历史是复杂的。
  祝弗、吕礼用计,赶走了周最。
  周最担任齐相的时间,就像国足教练一样短暂。
  毕竟,空口说白话,那是需要相当高水平的。
  何况,齐闵王本就是个好大喜功,多疑善变的主儿,只有苏秦那样的,才能哄得他一愣一愣,连死都不知埋在哪儿。
  周最段位,还低了点儿。
  不过,依然有人为他喝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5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喝彩的不是别人,正是苏秦的弟弟苏代。
  宋朝有苏门三学士,战国有苏家三兄弟,这姓苏的家族,真是出人才,一出还一窝一窝的,厉害。
  苏代找到孟尝君,也就是《战国策》中的薛公,为孟尝君出谋划策。
  不知道苏代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可能,他是周最的说客;
  可能,他真是为了帮助孟尝君重夺相位;
  可能,他就是为他哥哥合纵侧面做掩护的。
  但他呈现在薛公脸前的,就是一副急公好义,为孟尝君细心谋划的面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5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苏代很会说话。
  “周最对齐王不薄,他为齐王出了大力,却被赶出国门。都是祝弗、吕礼的缘故。”
  “齐王听信祝弗。让吕礼当相国,就是希望取得秦国的信任,想和秦国改善关系罢了。”
  “秦、齐友好是好事,当然是好事。不过,看对谁了。”
  “对祝弗和吕礼,肯定是好事,他们地位稳固啦,受重用啦。”
  “对秦国,肯定是好事。有了周室支持,有了齐国联盟,天下尽在掌握之中。”
  “对你,未必。说不定,是坏事。也许,你就成了聋子耳朵——摆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5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说到这里,得简单讲讲孟尝君田文的故事。
  田文是齐相国靖国君的小儿子,因生于五月,差点被父亲遗弃;不过,他是个聪明的家伙,并没有记恨父亲的嫌恶,相反,处处为父亲出某划策,逐步赢得了父亲的信任,继承了父亲的爵位。由于他被齐王封在薛地,所以人称薛公。
  公元前299年,田文受齐闵王派遣出秦国,并在秦为相。谁想秦昭王反复无常,竟要杀掉田文。幸亏孟尝宾客众多,既有侠客辩士,也有鸡鸣狗盗,一路东行逃出函谷关,回到齐国。田文震怒之下,联合韩、魏攻打秦国,一时威名大震。
  所以,苏代找他,也是情理之中。
  曾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5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儒生横行,剑客横行,说客横行。
  合纵连横,波诡云谲。
  吕礼还没下手,攻击祝弗的说客又找到了齐王。
  看来,这批人下手不仅狠,还快。
  身得剑客准、快、狠三字要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5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大王,你驱逐周最,听从祝弗,用吕礼为相,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取信于秦,得到秦国更深的支持。”
  “可是,大王,你想过没有,天下尽服秦国,对齐是福是祸??”
  “诸侯自然会想,连齐国都投进了秦国怀抱,我们还不跟着秦国干什么??”
  “那齐国恐怕就会受重创的。首先,赵国就会蠢蠢欲动。”
  “齐、秦一旦相好,赵国一定会急急忙忙攻打齐国,向秦国示好,秦、赵、宋毕竟曾经联盟,有过一段美好时光,再联合有历史渊源。”
  “秦国利用赵国攻打齐国,和让齐国直接攻伐赵国,都一个道理,没什么区别。就是想让列国相残,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廖正华 发表于 2014-4-25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每日一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6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话说的一个狠。
  齐王脸是晴一阵阴一阵。
  ——吕礼,你好日子要到头了。想个法子混江湖吧。
  这真是,
  胜负成败转头空,几度夕阳红。
  吕礼胜出未几朝,又须屈身容。
  这次,轮到周最绽开他那灿烂的笑容喽。
  虽然,他人在魏国。
  但是,又能够展示他“身在汴梁、心系临淄”的伟大情怀;他,还是很开心的。
  4.魏王重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乐毅1877 发表于 2014-4-26 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捷克
乱世出英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6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周最吃了祝弗的算计,被齐王赶出临淄,这次,终于能报一箭之仇,确实大快其心。
  但话说回来,周最被迫另谋高就,也许有他自身的原因。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周最的弱点也是明显的。
  话说有一次,他希望联合魏,齐,就去请苏厉出山了。
  苏厉是苏秦的兄弟,苏秦是齐王的宠臣。
  请苏厉劝苏秦,无可厚非。
  可是,透过苏厉的说辞,周最的见识我们就略知一二了。
  看看苏厉是怎么对他哥哥说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6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老哥,你应该劝劝大王,让他听从周最的意见,割让点儿土地给魏国,来换取魏国的联合。”
  “割地求合,赵王一听就会很害怕,很生气,但他环顾四周,三晋不睦,秦赵互疑,除了齐国有谁可合??那时你再稍一用力,齐国自然就和赵国站到了一块。”
  “合赵、齐,联强楚,惠及子孙,就成了老兄你的一大功绩。”
  “老大,如果你想利用周最之事,这可是个机会。合齐者,老大;割地者,那是周最!!”
  “好名声咱担着,恶人他做着,怎么样,老大??”
  魏国屡败,土地一丢再丢,想趁一点机会稍微恢复一下,本来也在情理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6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但是且慢。
  战国七雄,秦、齐、赵、燕、韩、魏、楚,齐国指望不上,不是还有别的国家么。
  赵国、韩国、魏国本来是一家,三家重新和好——哦,做不到,那韩魏和好,应该有希望吧。
  咱不傍大款了,咱兄弟合伙干大事。兵合一处,将打一家,看谁还敢欺负咱??
  有句话不是说么,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魏王这么想,周最更这么想。
  战国高人多。早就有高人给周最嘀咕过这条路。
  那对周最绝对是一重大利多。
  他是这么分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imyongfeng 发表于 2014-4-26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仇赫去宋国当相国了,他可是赵国的重臣;一身二任,赵、宋联合确定无疑。”
  “他去了以后,秦国会如何应对赵、宋联合,进而击败齐、魏、韩三国联盟呢??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秦国一举一动,都将直接影响赵、宋联盟的动向。而秦国的举动,会对仇赫发挥不同的影响。”
  “如果三国联盟牢不可破,仇赫必然会让宋、赵两国联合东方三国,孤立秦国。当然,他也会仔细观察韩、魏两国的关系,以及与齐国的关系。”
  “如果,仇赫发现魏、韩不睦,与齐国的关系也是摇摇欲坠,他就会让赵国与宋国联合秦国,去击败三国。”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