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寻访甘南青海,安多藏区中古老的记忆

[复制链接]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摩洛哥
安多藏区即操安多方言的藏族地区,包括甘肃甘南州,青海黄南、果洛州、环青海湖地区,四川阿坝州北部和甘孜州色达县。
这里是大唐和吐蕃反复拉锯的血腥战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的豪迈,“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惨烈,都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这里是文成公主进藏走过的地方,青稞的栽种,茶叶的引入,佛法的西进,藏族人民千百年间世代传诵的汉族公主的故事,又让人们感受到汉藏友好的欢乐。
  
  这里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两大基地之一,吐蕃末年的灭法时代中,西藏僧人逃到这里继续修行和传教,保留了佛教延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6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图片发上去,怎么质量这么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6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第一部分 花与死的郎木寺
    
    
    
    郎木寺并非一座寺院,而是甘肃四川两省交界的一个小镇。一条叫做”白龙江“的小溪将小镇分隔成分属甘肃、四川的两部分,北岸属于甘肃碌曲县,南岸则归四川若尔盖县。
    
    藏语发音中“郎木”或 “纳摩”意为“女菩萨”,小镇因附近峡谷中有一洞穴传说曾为女仙居所而得名,这个被称为“达仓”的洞穴至今还可见到,镇上的两座佛寺也以此命名。
    
    藏族和回族是小镇的主体居民,不仅甘肃和四川一侧各有一座藏传佛寺,而且四川一侧还有清真寺,不同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7 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中午的郎木寺镇艳阳高照,光线让人简直睁不开眼。
    
  如前所述,郎木寺其实是两个寺院,分属四川和甘肃。其中的四川寺院全称为“安多达仓纳摩格尔底寺”,属格鲁派,为一世格尔底活佛于公元1413年所建。寺中有包括格尔底活佛在内的大小活佛十二个,据说现在的格尔底活佛定居于印度。
    
    
  “人称说天宇是个复盆, 我们匍匐着在此生死,
  
   莫用举手去求他哀怜,他之不能动移犹如我你。”
  
  ——古波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7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四川格尔底寺,喇嘛们的僧舍。
  
  寺院创建者一世格尔底活佛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咯巴大师的弟子之一,名戎钦更登坚赞,四川寺院建于1473年,年代比遥遥相对的甘肃寺院早得多。
    
    
  “四野正在鸡鸣,人们在茅店之前叩问——
  
  开门罢!!我们只得羁留片时,一朝去后,怕就不再回程。”
  
  ——古波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冥女妖 该用户已被删除
北冥女妖 发表于 2014-3-2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MARK之后慢慢看
  ~~~~~~~~~~~~~~~~~
  生活休闲群:7265657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7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红墙,银顶,远去的僧人……
  
  格尔底寺现存有五世格尔底活佛的肉身灵体。五世活佛生于1681年,1775年圆寂,文革期间他的灵体被运到若尔盖县城,被几个信教群众发现后偷埋在山上,灵体到1981年再挖出来时股肉还有弹性,无丝毫损坏,后被人们请回格尔底寺,至今仍供于寺中。
    
    
  “天地是飘摇的逆旅, 昼夜是逆旅的门户,
  
  多少帝王与荣华,住不多时,又匆匆离去。”
  
  ——古波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7 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远方的红石崖,其上是观看郎木寺全景最好的地方,红石崖的日落更是壮美。
    
  
  “最初的泥丸捏成了最终的人形,最后的收成便是那最初的种子:
  
  天地开辟时的老文章,写就了天地掩闭时的字句。”
  
  ——古波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8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午后阳光强烈,行路的喇嘛们常把一片袈裟包在头上以防曝晒。
  
  两座郎木寺都是格鲁派寺院。藏传佛教中较大的派别有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以及宁玛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8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佛殿门外,草地上玩耍的孩子,等待父母转经归来。
  
  传统上藏区一般分为三大部分,即上阿里三围,中卫藏四如,下多康六岗。其中多康又分为多堆和多麦两部分,多麦即安多。越过长江上游色俄龙让的巴颜喀拉山,东面有安沁岗和多拉两座山,取山名首字合并而称“安多”。
  
  这里,就属于安多藏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8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神龛旁偶遇的小学生,这里经济很不发达,她们基本的学习用品都很难得到保障。
    
  
  “请看周遭烂漫的鲜花,她说道:我笑着开放在此,
  
  一朝我的锦囊破时, 我把囊中的钱财散满园地。”
  
  ——古波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8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寺院出资建设的小学旧址,目前已经废弃,余下一片荫影供人们悠闲乘凉。
  
  与过去一样,寺院仍是许多边远藏区教育的基础,尽管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孩子去当喇嘛,但在他们心中,寺院的神圣无可质疑。
    
    
  “当我在青春时分,也曾热访过博士圣人,炎炎的伟论听了多回;
  
  可我依然出来——由那原径。”
  
  ——古波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8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走过格尔底寺,来到郎木寺峡谷入口,宽阔的草坪上人们尽情嬉戏。
  
  
  “树荫下放着一卷诗章,一瓶葡萄美酒,一点干粮,
  
  有你在这荒原中傍我欢歌——荒原呀,啊, 便是天堂!!”
  
  ——古波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9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草甸上,僧人正惬意地歇息,背后的石壁上刻着佛像和六字箴言。
  
  关于六字箴言的含义,至今仍有争论,许多学者认为它可译为“赞美你,莲花中的宝珠!!”,是表达对观世音菩萨的礼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9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青山下,小溪旁,浣洗袈裟的喇嘛。现在许多人已经知道了,其实并非所有的藏传佛教僧侣都可以称为“喇嘛”,这个词原来仅是对高级僧侣的尊称,如“达赖喇嘛”等,藏传佛教的普通僧人一般只能称为“阿卡”。后来随着汉藏混居,没那么多讲究的人们叫得也就随便一些,僧人是否“喇嘛”区分得便没那么严格了。
  
  
  
  “飘飘入世,如水之不得不流,不知何故来,也不知来自何处;
  
  飘飘出世,如风之不得不吹,风过漠地又不知吹向何许。”
  
  ——古波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两肉一菜 发表于 2014-3-29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京华兄又开新帖了~顶一下
  
  又是写藏区的,我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9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郎木寺峡谷,玛尼石接力的山谷。这里没有太艰险的地方,强度不比周末郊游更大,而且道路明显,许多老人照样可以可以深入进去。
  
  在高原人的心中,山水都是活生生的,像人一样拥有自己蓬勃的生命和鲜活的性格,许多更是神的居所甚至神的化身。无论是原始的苯教、萨满教,还是后来的藏传佛教,虔诚的人们无不对那一处处传说中的神迹顶礼膜拜。
    
    
  “石头的形状起伏不定,雪水的起伏跟着月亮。
  
  新剥的树木顺流而下,撞击声混入水里,被我一并装入木桶。
  
  沸腾之后,它们裹着两片儿碧绿晶亮的茶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2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郎木寺峡谷岩壁里的“虎穴” ,传说古代曾有女仙在洞中修行,这也是四川一侧寺院“安多达仓郎木寺”名称的由来,藏语中“达仓”的意思就是“虎穴”,而“郎木”则意为“女菩萨” 。
  
  藏传佛教的许多神祗都来自于藏区本土,且相当一部分与藏传佛教创始人莲花生有关,传说他在印度入藏传法期间收伏了大量藏区本地神祗做为佛教护法神。而郎木寺,据说就曾是莲花生大师降伏猛虎之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30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郎木寺峡谷中,据说可以治疗眼病的神泉,许多人路过时都用其擦眼。
    
    在峡谷中向前行进,沿途随处可见当地人心中各种神圣的遗迹,每个都充满神奇的传说,仿佛是一次通往神迹的旅程。
    
    
    “夜里,今年的新雪化成山泉,叩打木门。
     噼里啪啦,比白天牛马的喧哗
     更让人昏溃。
     我做了个梦
     梦见破烂的木门就是我自己
     被透明的积雪和新月来回敲打。”
    
     ——马骅《雪山短歌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30 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郎木寺峡谷深处的草甸,蓝天白云下山花绚烂,人们在这里许久徘徊。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仿佛积雪的岩石上落着一只纯白的雏鹰;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绿上再加上一点绿,好比野核桃树林里飞来一只翠绿的鹦鹉。
  
  我最喜爱的不是白,也不是绿,是山顶上被云脚所掩盖的透明和空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30 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由粉至紫,幸福的气息随暑气的消退越来越重,
     在碎石缝和稗草间铺张。
     金色的蜂群周游其间,和遥望来生的人一起,
     收集幸福的蛛丝马迹;
     在让眼睛刺痛的花瓣儿里晕眩,沉睡。”
    
     ——马骅《雪山短歌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30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呵呵,谢谢您的一贯支持
  
  主要是上个帖子出于版权原因,书商不让贴太多,对不起大家,因此想来想去,还是开一个自由一点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3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甘肃郎木寺,全称为”安多达仓郎木赛赤寺“,建于1748年,是拉萨甘丹寺的属寺。
  
  其中的“赛赤”为本寺活佛的称号,意为“金座”,它在藏语中是个专有名词,指的是拉萨甘丹寺赤巴的法座。
  
  甘丹寺是格鲁派首寺,甘丹赤巴也是格鲁派名义上的教主,该职位需要通过学识而非转世获得,被认为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的法统继承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30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天刚蒙蒙亮,甘肃一侧,劳作的人们已经出发,披星戴月。
  
  
  “大地不能言,披着紫衣的海洋,只是哀哭她见弃了的主上;
  
  滚滚的太空,连他十二宫的星辰, 隐现在晨夕的衣袖内也不作声响。”
  
  ——古波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31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甘肃赛赤寺,日出前转经的人们。佛教徒转经是顺时针方向,切记。
  
  
  “有的希图现世的光荣;
  
  有的希图天国的来临;
  
  啊,且惜今日,浮名于我何有,
  
  何有于远方的咚哒的鼓音!!”
  
  ——古波斯诗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djt901 该用户已被删除
gdjt901 发表于 2014-3-31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好啊,期待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31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甘肃一侧的塞赤寺因其天葬台而闻名于世。藏区的天葬本来是允许外人看的,许多汉人都参观过,但后来有好事者将天葬场面拍照下来并将照片放在了互联网上,引起藏族群众强烈不满,闹得沸沸扬扬。为尊重藏民族这一传统风俗,西藏自治区政府于是发布法规,明令禁止在天葬期间围观、拍照,但西藏以外的藏区如甘孜、阿坝、甘南等,却并不一定如此。
  
  甘肃赛赤寺天葬台的小路,一条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途径。
  
  
  “往日的良朋,多少是貌美身强,滚滚的时辰把他的葡萄压成洒浆,
  
  他们只饮得一怀,或者两杯,已次第地进了那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31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甘肃一侧的塞赤寺因其天葬台而闻名于世。藏区的天葬本来是允许外人看的,许多汉人都参观过,但后来有好事者将天葬场面拍照下来并将照片放在了互联网上,引起藏族群众强烈不满,闹得沸沸扬扬。为尊重藏民族这一传统风俗,西藏自治区政府于是发布法规,明令禁止在天葬期间围观、拍照,但西藏以外的藏区如甘孜、阿坝、甘南等,却并不一定如此。
  
  甘肃赛赤寺天葬台的小路,一条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途径。
  
  
  “往日的良朋,多少是貌美身强,滚滚的时辰把他的葡萄压成洒浆,
  
  他们只饮得一怀,或者两杯,已次第地进了那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3-31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藏区的葬俗主要有五种:水葬、火葬、塔葬、土葬以及天葬,天葬是最普遍的。天葬师对尸体进行解剖、支解,然后把肉喂给秃鹫,就连骨头也要捣碎,与酥油糌粑混合成小团以便秃鹫入口,最后一点不剩,这意味着把最后的遗体也奉献出来,佛教认为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有利于灵魂转世。
    
  天葬中,尸体被神鹰吃得干干净净后带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最能体现物质的轮回和生命的生生不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4-4-1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摩洛哥
藏区的葬俗主要有五种:水葬、火葬、塔葬、土葬以及天葬,天葬是最普遍的。天葬师对尸体进行解剖、支解,然后把肉喂给秃鹫,就连骨头也要捣碎,与酥油糌粑混合成小团以便秃鹫入口,最后一点不剩,这意味着把最后的遗体也奉献出来,佛教认为这是一种功德,能赎回生前罪孽,有利于灵魂转世。
    
  天葬中,尸体被神鹰吃得干干净净后带到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最能体现物质的轮回和生命的生生不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