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本人诗集 登云路 已出版

[复制链接]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3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日本
自序
  夫诗,有可言,有不可言者。诗之难,难于不可尽言。古来诗话,洋洋万语,皆欲通其事,尽其法,何其庸哉!!古人为诗,岂尝闻诸法如是??苟如此,何不自为诗三百欤??力不达精髓,空擅皮毛而已。
  诗之不传久矣!!行行艾艾,生不如死。
  诗之初,有情无法,唯尚自然。后世以诗赋取士,格律韵部,御旨钦定,乃强权为之,非诗之本意。平仄自有其妙,然唐诗能进不能出,沉辙异路,遂为千秋,岂不悲哉!!
  动乎心,发乎情,此为诗之终始。凡能为此者,皆为好诗。万千法度,咸为此用。唐朝诸公,盛情高意,有格律而能成;后世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3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以下是部分诗篇,敬请关注,欢迎指点评论,同时,我也将分享本人的写诗心得:
  登桥
  皇州灯火象星辰,游子登桥几度春。
  一望楼山沉雨夜,十年人海卧风尘。
  繁华耗尽苍生梦,盛世空余蝼蚁民。
  弹剑悲歌如有日,王朝埋葬共浮云!!
  日暮
  日暮朝天阙,长空倍寂寥。
  风烟生故国,往事起人潮。
  梦入京华客,魂牵北海漂。
  拂尘相问远,云路共喧嚣。
  游子行
  
  雨过西山暮色平,秋风吹起雁南征。
  天街游子人行路,车马喧喧火逐明。
  
  寒灯疏雨暗生凉,车马匆匆客未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3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如何将现代生活融入旧体诗中,同时又要保留其古典美,我一直在进行探索。当然,诗确实有能写,有不能写之处,现代的物象如电脑、手机等不适合入诗,并非因为其现代性,而是他们所代表的物象不适合;古代很少有人将茅房、凳子、酱缸入诗,亦是此理。
  咏双亲
  
  跃跃巢梁燕,欣欣桃李园。
  春风终不悔,细雨总无言。
  黄树青枝在,红颜白发存。
  卧冰五湖水,无以报亲恩!!
  
  岁月催霜鬓,风尘入枕衾。
  门前望星斗,眉宇锁沉吟。
  每感山岳重,方知江海深。
  鸿飞千万里,夜月是归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4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4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梦登太白山
  山高路千转,风过水长流。
  雪葬青天志,云浮万古愁。
  孤峰存夕海,烟雨下神州。
  唯共谪仙饮,还归碧落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二的山辉 发表于 2014-7-14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孤峰存夕海,烟雨下神州。好诗词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力反机械 发表于 2014-7-1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二的山辉  5楼  2014-07-23 21:47:00
  孤峰存夕海,烟雨下神州。好诗词 赞
  —————————————————
  此君能技巧,可惜结尾多有不尽善处。
  总体不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红烛婚罗帐 发表于 2014-7-14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挪威
拜读,欣赏,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4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看出这句好的,仁兄还是第一个,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4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红烛的诗写的也很不错,大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呵呵,共同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4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仁兄说的结尾不善处,是指不够收敛、含蓄吗??其实我也不喜欢最后一句,呵呵,有点自以为是。
  《梦登太白山》写的是由山脚到山顶的过程,技巧还是其次,气象的凝结和表达才是最困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力反机械 发表于 2014-7-15 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分来不都  11楼  2014-07-24 11:06:00
  此君能技巧,可惜结尾多有不尽善处。
  总体不错了
  -----------------------------
  仁兄说的结尾不善处,是指不够收敛、含蓄吗??其实我也不喜欢最后一句,呵呵,有点自以为是。
  《梦登太白山》写的是由山脚到山顶的过程,技巧还是其次,气象的凝结和表达才是最困难的。
  —————————————————
  结尾或有对偶,或情感表达过于快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5 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下面这是组组诗,某种程度上继承了边塞诗派的风格,本人承认受到李白《塞下曲六首》的影响,这在诗中可见端倪;
  诗歌讲究含蓄、收敛,言有尽而意无穷,这一点我深以为然;然而这是艺手术表达的要求,也是重要手法,与“温柔敦厚”之诗教无关,也并非诗所独有,书法、绘画、乐曲皆然;
  一切优秀文学及艺手术之所以能产生美,发人想象,是其能支开一片“天地”,此“天地”必留有空间,作者的精神或情怀方能在其中动荡开合,引发联想,于是艺手术的美产生了,这个“留有的空间”就是诗中没有直白表达出来的部分,即含蓄、收敛的部分;倘若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5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这是本人《登云路》正封面的截图。包含着我的诗歌主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5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其中最明显的两个主张:对格律和“温柔敦厚”诗教的反对,今后在给大家呈现的作品中将会明确体现。但本人并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打破而打破,一切皆是由诗歌本性决定的。
  诗歌的音乐性绝不能抛弃,格律只是其音乐性的一种,格律本该千变万化,具体视表达需要而定;我所言"打破“的格律只是唐宋那种固定模式的格律,并非弃而不用,打破的本质是要丰富,还其本来面目。
  打破“诗教”的结果就是会呈现出一种新的诗歌风格——左思风力的扩大体,这是对存有缺陷的诗歌人格的完善,即补充公民意识。这种诗风或表现手法稍显刻露,有时甚至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5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秦瓜 发表于 2014-7-15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印度尼西亚
@分来不都
  继续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5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我写到尾联的时候,忽然想起老杜善于八句皆对,一些注解杜诗的人尝尝对此赞不绝口,我想都对了六句,索性对到底吧。
  至于“快白”,是涉及到写诗或作文最困难的一种事——精神不断,且最后软着陆。
  由首联写到“孤峰存夕海,烟雨下神州”之时,这种“气”经过逐步高升,满蓄于胸,不能再蓄,最终也只能升天了;为保持一种精神在诗文中贯通始终,到最后诗歌往往是不受控的,这在古人中极其常见。
  曹植便是善始不善终,倘若亦能善终,那他写出来的基本就是好诗。王维这首《终南山》,也是写登山的过程,可以仔细体会一下,尾联气势陡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指壁杂咀 发表于 2014-7-16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高路千峰转,风过水自流。
  雪葬长安日,云浮万古愁。
  孤岫存夕照,暮雨洗清秋。
  欲呼谪仙饮,不负村野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指壁杂咀 发表于 2014-7-16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日暮朝天阙,星河未寂寥。
  风烟生南国,往事激心潮。
  卅年京华客,一梦北海漂。
  相问拂尘远,云路听喧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6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李白《塞下曲六首》亦是组诗,只是内在逻辑和诗体没有那么严谨。
  其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无时独不见,流泪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6 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诗歌是一种形象思维,讲究意境,而意境需要用实体物象来表达,因此诗是用实体写抽象;纯抽象的句子往往造成“气”的不足或断隔,因此这种句子通常出现在尾联,如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但前提是整首诗实体物象足够多,生气充足,李诗由“庄生晓梦迷蝴蝶····蓝田日暖玉生烟”来完成,虽有典故,但都是实体物象,脱离典故本身,浅层面意思依然美好。
  我的原诗“风烟生故国,往事起人潮”,“往事”既已抽象,所以是“人潮”而非“心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指壁杂咀 发表于 2014-7-16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九州灯火万象新,转眼不知几度春。
  一望楼林沉雨夜,卅年桑海起风尘。
  梦醒时分繁华尽,墨干空余吐血文。
  国际悲歌卷地来,苍天有泪共浮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指壁杂咀 发表于 2014-7-16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九州灯火万象新,转眼白头几度春。
  一望楼林沉雨夜,卅年桑海说三坟。
  梦醒时分繁华尽,墨干空余吐血文。
  国际悲歌卷地来,苍天有泪共浮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指壁杂咀 发表于 2014-7-1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九州生气万象新,转眼白头几度春。
  一望楼林沉雨夜,卅年桑海起风尘。
  梦醒时分繁华尽,墨干空余吐血文。
  国际悲歌卷地来,苍天有泪共浮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7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哥,你真执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指壁杂咀 发表于 2014-7-17 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呵呵!!录错了。就改:卅年桑海说三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7 0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无题》
  魂牵洛水三生赋,梦入楚歌一夜肠。
  湖海扁舟风瑟瑟,巫山云雨雾茫茫。
  芳菊陨泪莲心苦,紫鸟衔冰鹤羽伤。
  谁料嫦娥独终老,青天从此不重阳。
  前面刚刚说了一下李商隐的诗,这首《无题》有我的主张——诗歌中尽量减少用典,尤其是偏僻的典故。古人典故用的好的,往往是脱离其深层含义,表面意境意思依然好。
  其实用典是一种能力不足的表现,除非另有隐情,用典大多时候是表达不出来了,不得不借用一下典故,也有时是想卖弄,但结果往往是“隔”,我对用典深有警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分来不都 发表于 2014-7-17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指壁杂咀 发表于 2014-7-17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呵呵!!先生没有好好体味。这正是与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夜空并不平静,不时有流星划过。既抽象而又神韵。中国的改革星火正是从深圳开始的,所以是南国。心潮自然是作者,有感而发。若说人潮倒不知所指也。大家都想发财,“卅年京华客,一梦北海漂。”这正是京华梦的生动写照。“相问拂尘远,云路听喧嚣。”在前进的路上,你会听到风声丶雨声丶鸡鸣狗叫声。你有疑惑,不必问为什么,这是自然而然的。
  诗词不与现实联系起来就病态诗。理论再好也是空洞的。我不想与你争究,猪不厌自丑,马不嫌脸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