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本老夫子 - 

铁马冰河入梦来—— 四野六大主力评弹兼及微言裁军

[复制链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19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最后一句,改为:寻求进行将领间的相互制约或“拆台”更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0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不过陈的资历确实比林老,又是毛的爱将,有时什么事情直接就通了天,......
  ——————————————————————————————
  爱将什么的倒不是,毛只是利用他爱生事的性格。毛、陈的关系好到啥地步??也就是保卫延安后,陈在什么小河会议上对毛说了点动情的话,即“旅长们都要求过河来保卫您”。后来毛也没福“享用”。其实让陈真过河,恐怕他并不情愿,那得让老彭管“死”了,怎么还能有后来太岳“小山头”的存在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0 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感觉杨 杨当时跟着聂而不是罗
  
  也是吃了点闷亏
  
  当年红军开路先锋的团长政委,最后封上将能拿出来的还是红军那点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扬州青皮 该用户已被删除
扬州青皮 发表于 2014-2-20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裁军的帖子呢;我望眼欲穿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一剑一萧傲平生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一剑一萧傲平生 发表于 2014-2-20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阿根廷
进军平津的41军还有另三桩可“光宗耀祖”事体。头桩是“包办”北京城的共军入城式。其二是顺便就做了卫戍京城的“九门提督”。这两桩事儿的择选条件可合起来说。41军在四野中非常占优的条件是:一、首先入关战平津。二、北宁线上的塔山阻击战在华北民众中威名极重。三、东野4纵军纪颇好,在关外就享有盛名。记得69年初军管那会儿,“复课闹革命”。学校为宣传“军宣队”进校的好处,从哪儿整了张报纸来念,文章名叫《一个苹果也不吃》,就夸的是这东野4纵。说是辽沈战役期间,这部队西开锦州。此地盛产苹果,其时正熟,那满枝红艳艳的果实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0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0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在老毛和军委看来,四野战斗力排在三野之后,只能算老二..后来反超,除了林帅能力超强、善于将兵外,苏联在武器装备上的大力补给应该也是重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立寒秋505 该用户已被删除
独立寒秋505 发表于 2014-2-2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小说《亮剑》后半部有一个情节,某军区参谋设计/筹划进攻苏联。
  ————————————————————————————
  所以说他这小说也是个“假、大、空”。进攻??中国军队从来都不擅长,还设计呢。后来总理请粟裕去东北转了一个月,回来就喊多生产、准备歼击机,地面我们还可打个逐次抵抗,空中少了那玩意,没法生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1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苏联在武器装备上的大力补给应该也是重要原因..。
  ————————————————————————
  林、粟那是“抓革命”的典型。我以后比较2、3、4野发展时会分析,这几野的“促生产”的领导,高岗最牛,小饶也不错,老邓??嘿嘿,甩手掌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1 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说4野的发展壮大,东北根据地的强盛,别凡论就扯苏联,多半是离不开自身的生产、经济活动的,离不开林彪第一书记对各领域的分工负责运作机制的——各人把一关口,且放手让你干,负全责,不干扰。所以实际上也是培养了一大批高级经济干才。后来解放,你看它这里的高干,如高岗、陈云、李富春,都是干计委、财经委的牛人。还有基本赋闲的张闻天,经济方面的“业余”研究水平也蛮高啊!!如张秀山那些小一些的“五虎将”干部的能耐就不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1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41军没去朝鲜是有原因的,对面的小岛整日叫嚣反攻大陆,41军坐镇江西,主力精锐都抽走了,万一那天对面的真要来个反攻杂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jkitty 该用户已被删除
tjkitty 发表于 2014-2-21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打死我都不喝 该用户已被删除
打死我都不喝 发表于 2014-2-21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U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夜听荷 该用户已被删除
月夜听荷 发表于 2014-2-21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诸葛司马 该用户已被删除
诸葛司马 发表于 2014-2-21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出现过两次:一次是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兼第一参谋长肖劲光,第二参谋长伍修权;一次是四野,第一参谋长肖克,第二参谋长赵尔陆
  ——————————————————————————————
  感觉它这儿主要是摊子大,业务内容多。如“第一”肯定管作战,那后头的情报、弹药供应、后备兵团、铁路运输可能就要个“第二”来总管。你看那老伍、老赵就只能管这类。而副总长多半是再辅佐作战系统的总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2 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张正隆的《雪白血红》也不是学手术性专著,也是在起一个普及历史常识的作用。
  ——————————————————————————————
  老张也不容易,资料全是跑干休所出来的。自《雪白血红》出版以来,被后来的军史普及书籍引用最多,什么“十大主力”这类的都可见到其中情节。像钟伟此人,就是由老张此书抄响的,原来谁知道其人啊,不过一少将耳!!
  
  好,后来的人评说将军就开始不光看官大的了,资历长的了;观军队的视角也开始抛开野战军、兵团、军等上级层次,开始辨析底下的师、团能力了。这应该是张正隆对军史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2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对于张正隆这样的作品,要区分其中的文学成分和历史资料成分。对于那些采访、回忆、原始资料的摘抄,应当视作间接的历史资料,当作历史记载对待。简单地把张正隆的书,当作小说,当作文学描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近27年来的军事题材作品中,对于四野、对于林彪的描述,尚无人能及张正隆。我不知道你们读过几遍他的书,反正我是读过很多遍,感觉写得确实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寒沉醉2 该用户已被删除
广寒沉醉2 发表于 2014-2-22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
  错了,应是136、146二师。后来衡宝初打,也是由老白的48军欲先行攻击119师、122师时引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四野渡江前,林彪就说过:没什么仗好打了..
  衡宝战役以后,更就只是一个完胜局的收官阶段,再谈战略战手术有点可笑。
  把东野八纵列为六大主力,多少有些勉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立寒秋505 该用户已被删除
独立寒秋505 发表于 2014-2-22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oomx 该用户已被删除
roomx 发表于 2014-2-23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但是四野自成体系后,人家总是把杨成武当外人,认为他是老聂的人,是华北山头的二当家,不太愿意让他插进四野帮派,所以他建国后虽还能在聂和林之间左右逢源好一阵子,最后还是被四野正宗黄永胜敢下去了,这是因为林彪对他的骑墙态度不满意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oomx 该用户已被删除
roomx 发表于 2014-2-23 0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解放后,作为军事院校的首长领导,是大写什么南疆三次追歼战重要??还是好好总结朝战中,你3兵团正司令在5次战役中的“离岗”所致问题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3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当然打仗他主要依靠黄寿发。
  ————————————
  这人后来干啥去了??军衔也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3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诸位发现没有??我国这研究、歌颂军队的作家、相关人士们,文革前是只研讨班、排、连的战斗、功劳,只说道董英雄、黄英雄、李向阳谁的。文革后就只吹2野、3野、4野,元帅大将的首长了。现在才比较入门进道,要研究军队中最关键的层级——师,团!!以及要研究众多的有“从奴隶到将军”过程的第一线将领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夜听荷 该用户已被删除
月夜听荷 发表于 2014-2-23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和黄克功差不多,属于共军的张灵甫。
  这姓黄的下场MS都不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夜听荷 该用户已被删除
月夜听荷 发表于 2014-2-23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所以这样夹叙夹议好,大家交换信息、见解,都有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本老夫子 发表于 2014-2-24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月夜听荷 该用户已被删除
月夜听荷 发表于 2014-2-24 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杨成武在晋察冀的威望甚至比聂荣臻还高,有点功高震主,所以才被聂荣臻下放到冀中。
  ——————————————————————————————
  当时冀中的影响不低,前期晋察冀就俩大区,一为北岳,一为冀中。虽然安排杨到的是后期的冀中,可一般干部战士、区县百姓也一时分不清楚,所以杨甚能先行出名。如若遇到俩人对话:谁代替吕司令??杨成武啊!!看,多来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广寒沉醉3 该用户已被删除
广寒沉醉3 发表于 2014-2-24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意大利
最后该说四野“新科进士”45军了。这支和上头那五伙不同,那些都是内战大打前后关外成军的,这支呢,47年秋天,要正式入“东北籍”了,才在关前急急忙忙拼凑编组。当时给的番号是东野8纵,这字号很好,后头真的“发”了。8纵成军以后很长一段,特点倒还具备,可就基本都是缺点。首先是它“成分”混杂,属下团队也有好源流,但居然没成战斗“核心”。其次,它所处地面的军事管理办法不高明,体现于不仅于该纵队,就整个冀热辽部队而言其内聚力都明显欠缺。三是部队战斗作风不硬朗,游击风气重。最后是师、团的战技手术水平问题多多,或者就根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