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丁乙之 - 

淮海战役的那些牛人牛事儿

[复制链接]
95层口罩 该用户已被删除
95层口罩 发表于 2014-5-29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灰太狼9288 该用户已被删除
灰太狼9288 发表于 2014-5-29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今天完了 该用户已被删除
今天完了 发表于 2014-5-29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其实著名的淮海战役小推车后面还有一个大连的大炮弹,但后来就只提小推车不提大炮弹了,当时大连在苏联控制下,而胶东烟台在共军手里,[非法关键词已被屏蔽]在大连有建新公司等,所以大批弹药就从这里经过渤海海峡到达胶东解放区,然后到了粟裕手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版养汉 该用户已被删除
版版养汉 发表于 2014-5-29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第二十二节:坚持就是胜利
  
    当中野刘邓决定包围黄维兵团时,粟裕的华野经历过十几天的血腥战斗,部队伤亡巨大,疲惫不堪。但是接到中央关于战场重点南移的决策命令后,粟裕表示遵命并大力支持中野歼灭黄维兵团。华野大部队25日撤出碾庄圩和徐州阻击战场,转向西线,配合中野开始了包围黄维第12兵团的行动。这时候后勤就跟不上了,很多部队没有吃的,不能睡,连日强行军,部队疲惫至极,叫苦连天,很多部队表示不能再打了。
  
    这时,毛泽东致电中野和华野:必须准备全军部队及民夫130w人左右,三至五个月的粮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丁乙之 发表于 2014-5-29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楼主 直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丁乙之 发表于 2014-5-29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先前杜聿明提出来打中野,基本是没用的。中野那时候都是轻步兵,刘伯承又不是死心眼,中野可以撒丫子就跑,杜聿明3个兵团难倒跟着武装大游行??华野不参加围攻黄百韬的部队随时可以解放徐州。
    
    杜聿明肯定是见好就收,也许会合黄维兵团,就突然转进淮河,宣称击破中野巨大胜利。这样就可以保住4个兵团了。黄百韬,就对不起了,党国会给你厚葬的。
    
    
  ---------------------
  “上策”出台的时候,刘邓已经被黄维撵了好一阵了,如果光亭继续催债的话,刘邓很难不放点血出来交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后清国会参议员 该用户已被删除
后清国会参议员 发表于 2014-5-29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上策”出台的时候,刘邓已经被黄维撵了好一阵了,如果光亭继续催债的话,刘邓很难不放点血出来交代一下。脚丫子不可能长时间的奔跑的。
  ---------
  不论是黄维还是杜聿明,他们追着中野乱跑,麻烦只能是比中野大。因为中野是轻步兵,黄维杜聿明装备重,车辆多。先挺不住的只能是国军。参考陕北胡宗南追赶西野的战例。
  
  如果黄百韬开始撤退顺利,华野只好攻城略地,抢苏北地盘,孤立徐州集团,等待四野入关一起硬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29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黄维刚刚被围就组织突围,决定其实是很英明的,tg的包围还很脆弱;
  关键是110师的廖运周哗变,突围成了泡影。
  
  黄维的军事素养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坏,他最大的毛病是过多的考虑幕僚意见,而自己决策的时候很没有底气。当时杨伯涛对他的影响很大,我记得过浍河就是杨伯涛的力主,过去了,看到tg的鱼鳞形大纵深阵地,大伙才知道不妙,而后来了解到当面的指挥官是陈赓后,相信培我将军心理更加的打鼓了。
  
  黄维应该坚持向固镇打击,寻得依托,再说后话。
  
  
  说起12兵团,14军军长熊绶春是很让人可怜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版养汉 该用户已被删除
版版养汉 发表于 2014-5-29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楼主 直播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30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后清国会参议员 该用户已被删除
后清国会参议员 发表于 2014-5-30 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长知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橙衣郎君 该用户已被删除
橙衣郎君 发表于 2014-5-30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不论是黄维还是杜聿明,他们追着中野乱跑,麻烦只能是比中野大。因为中野是轻步兵,黄维杜聿明装备重,车辆多。先挺不住的只能是国军。参考陕北胡宗南追赶西野的战例。
    --------------
  1、关键是刘邓已经被追了很久了,没有休整过,现在杜聿明再接着追,不管轻步兵还是重装部队,都没法坚持不懈的,而杜聿明是新锐,士气很好,我相信杜聿明成功扭住刘邓的几率会很高。
  
  
    如果黄百韬开始撤退顺利,华野只好攻城略地,抢苏北地盘,孤立徐州集团,等待四野入关一起硬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ilinke 该用户已被删除
dilinke 发表于 2014-5-30 0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不论是黄维还是杜聿明,他们追着中野乱跑,麻烦只能是比中野大。因为中野是轻步兵,黄维杜聿明装备重,车辆多。先挺不住的只能是国军。参考陕北胡宗南追赶西野的战例。
    --------------
  1、关键是刘邓已经被追了很久了,没有休整过,现在杜聿明再接着追,不管轻步兵还是重装部队,都没法坚持不懈的,而杜聿明是新锐,士气很好,我相信杜聿明成功扭住刘邓的几率会很高。
  
  
    如果黄百韬开始撤退顺利,华野只好攻城略地,抢苏北地盘,孤立徐州集团,等待四野入关一起硬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30 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不论是黄维还是杜聿明,他们追着中野乱跑,麻烦只能是比中野大。因为中野是轻步兵,黄维杜聿明装备重,车辆多。先挺不住的只能是国军。参考陕北胡宗南追赶西野的战例。
    --------------
  1、关键是刘邓已经被追了很久了,没有休整过,现在杜聿明再接着追,不管轻步兵还是重装部队,都没法坚持不懈的,而杜聿明是新锐,士气很好,我相信杜聿明成功扭住刘邓的几率会很高。
  
  
    如果黄百韬开始撤退顺利,华野只好攻城略地,抢苏北地盘,孤立徐州集团,等待四野入关一起硬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30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喜欢  我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3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好像国军发生了战场上很罕见的“兵啸”。版版给大家好好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英雄不潇洒 该用户已被删除
英雄不潇洒 发表于 2014-5-3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杜聿明想打着中野的部队,基本等于做梦。执行计划唯一的好处是黄维不会势单力孤。杜聿明带着主力去抓中野。抓不着,粟裕这边集中力量打黄百韬,更加方便。打完黄百韬,华野腾出手来,攻徐州或者蚌埠,杜聿明老窝都被端了。
  
  到那时候,杜聿明最多也就能把部队带出去。舍弃坚城,补给不便,杜聿明想逃跑是可以,要是有多余想法,华野和中野怕是吃定了他。
  
  关键在于两边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用粟裕的话说,蒋介石这个人很“小气”,他有一个怪脾气,你要他一点,他连半点也不给你,如果你拿下了他的大的呢??他连小的也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aing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chaingang 发表于 2014-5-3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要不是邱清泉个疯子,杜聿明说不定投降或者起义了。
  
  杜聿明其实还是很“进步”的,黄维和邱清泉完全是两个死顽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even1984 该用户已被删除
cheven1984 发表于 2014-5-30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好像国军发生了战场上很罕见的“兵啸”。版版给大家好好说说~~
  ==================
  “亲历记”上不记得有过。
  
  
  
  要不是邱清泉个疯子,杜聿明说不定投降或者起义了。
    
    杜聿明其实还是很“进步”的,黄维和邱清泉完全是两个死顽固。
   ===============
  假投降的提议也是有的,是李弥还是熊笑三或者其他人,我记不清了,但光亭的反应是苦笑:“弄假也会成真的!!”
  光亭的想法是“议和”,大家都停下来,让首脑和谈,从而保住徐州部队。
  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even1984 该用户已被删除
cheven1984 发表于 2014-5-30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胡琏是自己又回到包围圈这点就和其他贪生怕死一心自保的国军将领形成鲜明对比,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胡琏未死也是天意,似乎是老天有意要留国民党一脉,金门之战后,据说老蒋接到胡琏战报后涕泪纵横:党国从此可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30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tg这边不这样想问题。要命的时候自己跑路,突围。反正打散了还可以再收回来。什么时候见过tg像国军那样救这样救那个??不行了全是自己突围,别的地方最多只是牵制,断不会自己把脑袋送上去。
  -----------------------------------------------
  精辟,所以哪怕是少有的几次被歼灭,军队主官也没事。倒是kmt,动不动就被全锅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sapple 发表于 2014-5-30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捷克
国民党还有一个能打战将--52军军长刘玉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sapple 发表于 2014-5-30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捷克
105777同学,关于熊绶春,无论如何,能够提供现场文字记录的人,就一个粱岱了,而在80年代初期,粱岱们完全没有必要撒谎什么的了。他的记录就是最权威的。熊肯定不是自杀,据说他和陈赓的私交很不错。
  
  在战场上,大难临头之际,人的情绪是会影响正常判断的,所以熊绶春走出指挥所的行为并不难理解,邱清泉那么骄傲的脚色,最后不也迹近疯癫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777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5777 发表于 2014-5-30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105777同学,关于熊绶春,无论如何,能够提供现场文字记录的人,就一个粱岱了,而在80年代初期,粱岱们完全没有必要撒谎什么的了。他的记录就是最权威的。熊肯定不是自杀,据说他和陈赓的私交很不错。
  
  在战场上,大难临头之际,人的情绪是会影响正常判断的,所以熊绶春走出指挥所的行为并不难理解,邱清泉那么骄傲的脚色,最后不也迹近疯癫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30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精辟,所以哪怕是少有的几次被歼灭,军队主官也没事。倒是kmt,动不动就被全锅端
          -----------[非法关键词已被屏蔽]是最后关头拼死也要把首长突围出去,这是一个原则,而即使警卫人员突围出去,而把首长丢了,那警卫人员日子也不会好过的.最典型的就是中原突围,最后部队都耗光了,而先期李先念,陈少敏,王树声都已经离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31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中原突围还好说,西北战场,可是有某领导带着两个警卫员丢下主力成功突围的好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sapple 发表于 2014-5-31 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捷克
平汉铁路、陇海铁路、津浦铁路、长江水道对国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华野3个纵队竟然可以拉到黄河以北从容休整,中野4个纵队千里跃进大别山堪称解放战争最精彩的战略行动。
  
  没有胶东战役的胜利,豫东战役的结果恐怕是哭都找不到坟头。
  
  胶东战役的意义被严重低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iw200 该用户已被删除
liw200 发表于 2014-5-31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那是向中央“汇报工作”,而且是千里单棍讨饭回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无之识略 该用户已被删除
无之识略 发表于 2014-5-31 0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印度尼西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神宇大王 发表于 2014-5-31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至于说匪谍,我觉得是有点夸大的,其实无非就如同新版《敌营十八年》里面曾长官的心态,你自己这边,校长是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的。TG拿这个要挟你,你敢不合作嘛??
  而合作了一回后,这个就和妓女接客一样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