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矢量心理学 - 

矢量心理学

[复制链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恩,有道理。继续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在下比童兄年龄小,不敢称兄,叫老弟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i思考i你 发表于 2015-6-17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你的东西很浅显啊,你面也没说具体的修炼方法,不知道你的境界如何,说下你对业和因果的理解,我觉得佛教修炼的施舍是一个极好的捷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楼上,现在我没条理说,以后还有。头绪较多,还没整理。我练气功,学佛主要是修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境界不好说,难说,不容易说到底什么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i思考i你  兄,你对学佛能否修命怎么看??效果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播火者 发表于 2015-6-17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六爻卦,上面是外卦,里面是内卦,一卦一乾坤,那个外卦和内卦和你的元神、识神好像差不多,就是一种对世界的所观所想所感等等和产生出来的各种法,六十四卦就有六十四种元神和识神的组合,不必在意和追究六十四那个数字,就是很多
  ——我理解楼主的图,和这位朋友的想法类似。
  ——元神只有一个,就是人体神经系统发育最开始的状态,然后人体开始接受各种外界刺激,形成各种各样的“识神”。在我看来,元神是原点,这个没问题,而识神应该是一个球面才对,或者是分布在个连续的不规则球面上,就是每一个独立的识神到元神的半径是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欧盟
专门修行者比如和尚、道士是长居悟道的职业专职人士吧。
  普通人也需要精进,这样才能有进步,但不要勉强,要循序渐进,这是重要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荷兰
赞同这个常态说法,保持这个状态,没非分之想,心情会愉悦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意大利
看童兄发帖知道童兄对学佛修道并不深入,但发了很多贴,是有枣没枣都打一杆子,是我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哥伦比亚
不知道六爻卦里又能说明这个道理,打开了这个思路啊,殊途同归啊。能详细说下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北美地区
上面的图是二维的,其实实际的存在是三维的,但道理一样。球体是三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i思考i你 发表于 2015-6-17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斯洛伐克
我觉得就是个自在 、从容的过程,不钻进自身所造的妄念、幻想里面去,执迷不悟,在里面绕啊绕,找不到回去的路,人活得幸福有希望就很好了。至于学佛修道有个什么成就,成佛什么之类的就不强求了,毕竟是极小概率事件,也避免走入歪魔邪道。
  再谈我所讲的六爻卦的事,有段时间过得很艰难,感觉处处危险,我给自己占,很明显就发现,那个卦就是自身的写照,外卦好像是你讲的那个识神,我觉得也像一个人所摒之“气”,而且还和八字理论里面的“十神”很像。而且你看八字理论,人的“命”就是十神组合,而且八字的“命”“运”理论很有意思,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i思考i你 发表于 2015-6-17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那个外卦,就涉及到所观所感所想等,以我自身为例,春节前走到地支的死墓绝,就是坏运,自身感觉就是压抑、郁闷、悲观之类不好的东西,今年是甲午年,我也刚好在甲午年换大运,又走好运,过年之后身心会感觉极大的变化,那些压抑郁闷的感觉和它们所产生的妄念等都渐渐变无,对世界的感受是很好的。那么,可以证出人的所观所想所感和各种念和贪嗔痴慢并非绝对的真实,像佛教的八识理论,我觉得这些对于个人的修行是极好的,在心中装满希望与美好,并坚信,就可以慢慢的做到“境随心转”而非“心随境转”,在生活中不执迷不悟,从从容容就极好了,我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i思考i你 发表于 2015-6-17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也觉得球体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i思考i你 发表于 2015-6-17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悟道肯定是心情愉悦轻松的,如果不能让身心感受美好就没有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播火者 发表于 2015-6-17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之前翻过一本介绍荣格的心理学的书,也挺有意思的。西方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体系,然后前后相继,中国人也可以的哈:)
  楼主的理论,能成一家,然后能量化,就有很大的价值哈:)我们市面上看到的,都是一些笼统的心理学著作,没有和西方共时的,有,估计我们也不一定能看懂哈:)估计也是在量化上下工夫吧。量化,量化什么呢??估计就是生理,心理,行为,个体,群体上去考虑,最多再考虑下环境,自然的,社会的,有机的,无机的。
  至于卦,我对易经的浅显的理解是,古人在试图解释世界,解释人,或者只要是人,都会碰到这个问题,那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播火者 发表于 2015-6-17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刚才把楼主的主帖看了一遍,基本上讲的很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播火者 发表于 2015-6-1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专门修行者比如和尚、道士是长居悟道的职业专职人士吧。
  ——这个有修炼的过程,比如闭关,但你看闭关的人,很不愿意有人来打扰,为什么,因为他处在一种“非常态”的状态里,外界生活的任何一种变量,都是他的一种负担。但是一旦他结束闭关,再面对生活,就会比较柔和,或者嬉笑怒骂,“合情合理”。
  ——所以,人不可能一直“闭关”,而且,即便闭关的人,也有伤身伤心的,这个真的是难说得事。
  ——和尚道士,也要找点儿日常生活里的事来打发时间,呵呵,离不开具体的生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一切都是虚无。从虚无中来,又归于虚无。共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墨西哥
这里再说一下别的:既然有矢量心理学,那就会有矢量生理学、矢量医疗——这就是中医、中国养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鄂州
第一次提出这样的理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7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现有的发源于西方文化和文明、哲学理念的现代生理学、医疗,是一种低级形态,矢量生理学、医疗包含它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童天一 发表于 2015-6-18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西班牙
欢迎楼主及各位光临拙帖《疯癫之举:一个中国青年共产主义信仰破灭之后 》
  网址:  
  关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我将结合这个具体案例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8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基本有个轮廓了,做起来既简单也不容易。慢慢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8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您是懂行的,这也是以后要做的,量化、数学模式化是方法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8 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矢量是数学、物理学和工程科学等多个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概念,指一个同时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几何对象,因常常以箭头符号标示以区别于其它量而得名。直观上,矢量通常被标示为一个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矢量的大小,而矢量的方向也就是箭头所指的方向。物理学中的位移、速度、力、动量、磁矩、电流密度等,都是矢量。与矢量概念相对的是只有大小而没有方向的标量。
  在数学中,矢量也常称为向量,即有方向的量。并采用更为抽象的矢量空间来定义,而定义具有物理意义上的大小和方向的向量概念则需要引进了范数和内积的欧几里得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8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上面的帖子是矢量的基本理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矢量心理学 发表于 2015-6-18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OA、OB为不同人的心理矢量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