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马门西 - 

三星堆-----中华文明真正发源地

[复制链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2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三星堆需要破解的密团非常多,也非常令人不可思议。我在这里是想到哪说到哪,前后可能有些互相矛盾,也可能有些问题说到一半就终止了,有些猜测和推理可能是错误的,因为是即兴,所以章节和文辞也有些错乱无章,错别字也多,有些问题可能前面已提到了,但后来又觉得分析得还不透切,所以又来补充。
  因此,请有兴趣的朋友看到这些后,给以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堂上下 发表于 2014-6-23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非常相信   史前文明   以及史前史前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3 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说史前也好,说史前的史前文明也好,也许不错。但我认为史前,绝对不可能有过超过今天的文明。人类的发展史应该是波浪式的向前发展,就是说发展过程总趋势是越来越来发达,但过程中总会有时倒退或低谷,然后有时由低谷突然跃进。这种波浪式的进程,可能受自然变化的影响,也可能受社会变迁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sy01 发表于 2014-6-2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西兰
参观了三星堆,金沙遗址感触很深。但是有一个迷惑,出土的这些人物塑像明显跟其它地方不一样。都是高鼻深目的,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天堂上下 发表于 2014-6-23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埃及金字塔,里面篆刻的飞机,飞碟,你能解释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埃及金字塔里有飞机、飞碟??发个图片来看看是不是真的??还有,是不是古人扭曲的图形想象力,被现代人牵强地误认为飞机和飞碟了??
  比如下图,这个青铜神树上的龙的嘴,就有相关人士分析为形似现在飞船的前舱,是不是太过牵强无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浅蓝深水 该用户已被删除
浅蓝深水 发表于 2014-6-23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听说三星堆出土有做饺子的器具,所以三星堆真有可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聆听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4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有煮铰子的器具吗??不知道。
  不过三星堆的陶器倒不少,比如下面这个叫陶盉,可能作用类似于水壶吧:
  
  再如下面这个“三足炊器”,可能作用类似于煮火锅的:
  
  三星堆到底是不是中华文明发源地呢??肯定是。至少是发源地之一,因为中华文明本身就是多元化的,起源本身就不只一处。远古时候,文明起源就如星星之火,遍神州开花的。这是基本事实!!
  但说“中华文明”,狭隘的字义来讲,就是指“伏羲、黄帝族所代表的华胥族”。所以确切地讲,我们要想找出“三星堆”的起源,就是想找出“三星堆”是不是“伏羲、黄帝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打完鸡血干工作 该用户已被删除
打完鸡血干工作 发表于 2014-6-24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中华名族的文化真的是旷古绝今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4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个问题很复杂,有人曾经专门研究过三星堆的人种分类。简单地说,可能还是要从“风道北来......”这名话来分析------应该说代表风衮族的华胥族来自于甘青地区,到达三星堆后与当地土著混合,形成多民族聚居地。但从相貌来看,三星堆人分为高鼻深目和蒜头鼻两种人。这个问题说起来很复杂,在此就不多言了。
  另外,三星堆人对眼睛的崇拜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从纵目、突出的大眼、众多的眼眼造形上可以略见一斑。如下图:
  
  另外,经初步复原后的三星堆城墙的墙砖,也是由大量的高度抽象的规则几何菱形的眼睛组成,可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4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对“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一点愚见:该工程起于1996年,验收于2000年,动用200余名学者参与。如此浩大工程,我想即使结论有一定正确性,但是,本人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身份要问:商、夏能代表那时的中国吗??商、夏是其时诸国的统领吗??
  商、夏之时,神州文明众多,如三星堆、良渚等等,其文明程度绝不亚于商、夏,商夏也不过仅为其时的诸国之一而已,仅此而已。所以如果把这个工程改名为:”夏商周时期的中华历史断代工程“,可能更为妥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4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5 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前贴中所言,事关重大。由于缺少可靠无疑的详实考古资料,在此不便多议!!请阅者见谅!!但我之所论,绝无妄言!!也绝不是卖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5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昨天上午我在“百年度考古吧”中发一贴,内容如下-----
  三星堆就是“蜀”,“蜀”即伏羲、黄帝代表的华胥族,三星堆极可能就是黄帝古城。三星堆之密即将破解,华夏族起源之密即将破解。详情请点击
  可能是昨天深夜色,这个贴子就被“百年度考古吧”删除了,并有叫“逆旅八荒皆过客”的回复说:“楼主想出名可以去参加中国好声音、舞出我人生等节目,何苦拉上考古呢,放了三星堆吧..。”
  哈哈哈....。笑死人不抵命!!我想借三星堆抄作自己吗??有这个必要吗??我是在网络中发贴,不论发贴内容对与错,我永远都不会说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5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真诚地谢谢城市论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三亚海之缘烂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三亚海之缘烂 发表于 2014-6-25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瑞典
持续关注,我们拭目以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唐朝臣 该用户已被删除
唐朝臣 发表于 2014-6-25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相信,不是神话,确有其事,事世沧海桑田,古人留下文字等信息留待有缘,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6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只要有强烈兴趣,且敢于大胆怀疑大胆探索小心求证,都是有缘人!!
  谁说三星堆远古时候不可能“洪水滔天”,谁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一定是子虚乌有??请看今天发生在三星堆的洪水:
  下面照片拍于三星堆上约五公里处的鸭子河:
  
  
  下图拍摄于
  三星堆处鸭子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6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山海经.西山经》:“西南四百里,曰昆仑,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有兽焉,其状如羊而四角,名曰土蝼,是食人。”
  土蝼在哪??就在三星堆!!!!!!
  三星堆二级台地的宫殿区=昆仑之丘=帝都!!!!!!
  
  黄帝时代,三星堆是岂今为止所知的有着巨大城墙及精美城墙砖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6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经进一步考证,上述提到的三星堆城墙砖及花纹,可能是汉代墓砖。这种墓砖花纹是汉代墓室的标志性墙砖。在四川省、河南、山东、天津以及中国绝大部份的汉代都广泛地使用,如下图,发现于山东的墓砖:
  
  现在有人认为的十字形箭头状巴蜀图语,实际也发现于三星堆,且在河南、山东等地的墓室中也有发现,下图墓砖发现于山东某地:
  
  至此,我们的故事是不是该画上句号了??因为那是汉砖。
  我们的探索似乎永远都在结束,又似乎永远都在结束中开始......
  冥冥之中,远古的祖先又在强烈地暗示着我们------三星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6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对菱形纹的分析:
  下图发现于二里头的玉圭,其上有同砖纹一样的菱形纹:
  
  下图发现于三星堆祭祀坑的玉戈,其上有同砖纹一模一样的菱形纹,且图案整体轮廓形制如砖:
  
  下图为三星堆墙砖花纹,砖尺寸33X23X8cm,紫红夹砂粘土,菱形纹的核心为菱形或圆球形的眼球状实体:
  
  三星堆的祭祀坑埋藏约3300年,但玉戈的制造时间肯定在此以前,与二里头玉圭出现的早晚时间难定;菱形纹,我认为是眼睛崇拜的变形纹,这个菱形纹一直传承下来,在汉代达到顶峰,成为汉文化的代表性图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6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在此探讨三星堆,纯属业余。有些用词带夸张化,无严谨性。但一直对自己的观点持否定之否定态度,以期接近真相。以本人之愚笨及学识的浅薄,极可能虎头蛇尾,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7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章尾山在哪??应为莹华山,该山古称“章山”。玉璋、牙璋的“璋”,应来源于此。牙璋最早仅见于二里头、齐家河文化、三星堆,三星堆应为璋的发源地。烛龙应即三星堆“纵目青铜人”,可能为伏羲、黄帝、韩流、昌意、颛顼等华胥族中的某位。什邡有“洛水”,其北为古雒县所在地,再其北有“八角”,解放前尚有供奉“人面鸟身”像的庙。
  ----------------------------------------------------------------------------
  下述文字摘自于《三星堆和山海经证明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可乐加冰鼗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可乐加冰鼗 发表于 2014-6-27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持续关注,我们拭目以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再论眼状菱形纹:
  上面提到三星堆标志性眼状菱形纹图腾惊现二里头,这还需说明的是,这种“眼状菱形纹”是第一次出现在二里头及三星堆,且分别仅见于二地唯一的玉璋和玉圭上,在此以前,各地史前文物中均未有发现。
  下面几处文化区虽有菱形纹,但与二里头及三星堆的菱纹均有本质区别。
  马家窑出土的菱形纹:
  
  红山文化菱形纹:
  
  大地湾文化菱形纹:
  
  下图为二里头所谓的菱形纹,与玉圭及玉璋上的菱形纹有本质区别:
  
  下图为三星堆青铜蛇上的菱形纹:
  
  到了商,殷墟中却较多地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7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另据称,三星堆的玉器,比如1929年发现的玉器坑,埋藏均达原生土层,深达2~3m,也就是说深至三星堆一期文化层底部。可惜现在无法复原埋藏坑的地质剖面。如果能复原地质剖面,那么,那坑玉器的时代则可大致确定。但据称,大部份埋藏物都深至生土层,也许这些玉器就是制造于4200年前的一期文化。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三星堆玉器到底制造于什么时代,这个问题很重要,也许考古人员清楚。如果能确定那个有菱形纹的玉璋造于4100年前,那意义就很重要了。
  从局部城墙垮塌后的情况看,越是接近下部生土层,文化堆积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7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试析青铜纵目人:
  
  
  该青铜人可称为国之重宝,历来分析观点纷纭,今浅析如下:
  1、此面具是众多三星堆青铜像唯一具有“舌头”的面具,这是其独特性之一。这意味着什么??经过分析,我认为是“蛇”的特征。根据何在??在三堆的众多文物中,唯有一青铜蛇有“舌头”,此为可对比的根据之一,请看下图:
  
  2、对比三星堆所有出土青铜器,青铜纵目像的眼睛也是独一无二的,此眼睛唯有上图的蛇眼对比一致。其余的人头像眼、兽眼均与之相去甚远。因此,青铜纵目像的嘴及眼睛的特殊性上,基本上可以确认,青铜纵目人整体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7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1、《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2、《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3、上述两段论述,提到的烛龙、烛阴,应为同一人。钟山、章尾山应为同一人,均指莹华山。
  4、关于“蜀”,1994年有“范小平”在《论三星堆纵目的青铜面像》一文在有所论述,与本人前面提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8 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再论“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上面我已提到过,“风道北来”,即指“华胥族“从甘青之地到四川省岷山以及四川省盆地,那么”天乃大水泉“意味着其所到之地洪水泛滥,这,有证据吗??
  有。请看下图:
  
  上述图片来自本次雨后局部城墙垮塌后的断面,该断面高约4米,1层以下为深黄~褐黄的原生粘性土层,图片中,从下至上土层为回填土,论述如下:
  1层:黑灰色粘土,厚约80~100cm,呈硬可塑状,含大量黑色炭屑,含约8~12%的陶残片。陶残片以褐灰粗砂陶、薄黑陶、薄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