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七师娘 - 

一对小农经济爱好者的山居生活日志

[复制链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3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4.9
  
  
  
  今天和岳父一起下山。去了县城里的茶叶市场。在那里。岳父的角色和晚间的反了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东方福康局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东方福康局 发表于 2014-3-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不是所有的梦 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 都来得及告诉你。疚恨总要深植在离别后的心中,尽管 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可是 我一直都在这样做,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蓦然间回首2012 该用户已被删除
蓦然间回首2012 发表于 2014-3-3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想不到中国还有这么美丽纯净的乡村,有这么好的资源,可以好好统筹一下,里面可以做的也会越来越多,用心加上你们的能力,预祝老七的乡村生活越来越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4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4.10
  
  中午。在县城茶市散场的岳父来我们新家吃饭。昨天晚上收来的茶叶依然没有卖掉。在往年。收上来的茶叶一般都能在第二天早上出手。而今天的茶叶。已经是三天收下来的了。
  今年的行情实在是不好。岳父很有点忧心忡忡的说道。龙井茶季才刚开始呢。
  午饭后岳父回山了。我和七师娘坐在家里谈了一下午。第一次我比较认真的听她介绍三王堂茶叶的方方面面。
  原本我们打算在家里呆几天的。这天晚上决定明天就回山。我很想去仔细看看整个一年里最忙碌的三王堂村是什么样子。
  于是收拾东西。这些背包。以前总是伴随着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4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4.11
  回山后。和七师娘一起去采茶。这次和以往不同。我没有带相机。我想。拿着相机我是无法真正融入这里的。我不应该是那样一种姿态出现在满山的劳作者面前。而是和他们一起劳作。
  
  我们采摘回来的青叶。
  
  日落而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4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事实上。这个帖子是我在本版的第三个版本。产生来此写日记的念头就是四月十一号晚间。
  四月十一以前。尽管心怀想象。但是我和七师娘并不知道能在这里做什么。需要在这里做什么。以及做什么才能在这里常住下去。每日满山满村的闲逛。更多的是一种类似于旅行的局外人的心态。觉得山景好美山泉好甜。如此而已。
  而这个晚间开始。我们的内心开始有种满满的感觉。这种满满的感觉让我在十一号的深夜来此进行了第一次冲动的表达。
  这之后大概四月十五晚间。陪七师娘看电视。在电影《一代宗师》里听到一段话。坦率的说这段话极其贴切的表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4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是我家门口。右首有阳台栏杆的是我家。那棵树下方墙壁上写的是三王堂名茶加工集聚区。这里是个初级茶市。周围十里八乡的茶叶基本都在这里进行第一轮交易。即从茶农转手到收茶人。
  
  大家都知道龙井茶有诸如明前茶雨前茶之说。也就是说龙井茶的价格是越靠前越高。因此茶农都是需要及时出手掉当天的茶叶。而收茶人则要赶上第二天早上县城里的专业茶市。
  今年三王堂的茶市是四月九号开张的。这天晚上大概七点多开始。
  下面我从茶农和收茶人两方面详细介绍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4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首先是茶农。时隔近一个月。再整理这些照片的时候。内心的亲近感更甚。因为这一个月里。我和这些乡邻里的很多位喝过酒聊过天。
  
  
  
  
  
  
  
  
  
  
  
  
  
  
  这些照片的幽暗光影。让人对这个茶市有一种魔幻电影里的鬼市的感受。如同上面的日记里提到的在我家里进行的第一次收茶一样。茶农们的表情丰富且各异。但是今天的茶市弥漫着强烈的无奈滋味。因为茶市开张三天下来。茶农们都确切了解到了今年龙井茶行情的低落。
  和山下平原地区龙井茶已进入旺季不同。寒冷的高山地区的采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4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个老人是三王堂本村的。七师娘喊他为小舅公。
  小舅公年过七十。家里就是老俩口。因此一天采不来多少青叶。产量少自然也不会花钱去购买炒茶的机器。因此小舅公的茶叶都是自己手工炒制。一天下来数量很少。
  今天他手上提了两袋茶叶。应该是昨天的茶叶没有卖掉。两袋相加两斤左右。我看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问来问去都没有卖出去。想来是价格实在让他不满意。老人家劳作不易茶叶量少。想来会比壮年人更加舍不得贱卖。
  这个时节的山区夜晚依然寒冷。我看着小舅公最后还是提着两袋茶叶在凄冷的寒风中颤颤巍巍的走回家去。当时我很是冲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5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个小女孩唤醒了我很多童年时期的记忆。我童年时期有个寄养的奶妈。就在西白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那里同样产茶。儿时的我有过跟在两个哥哥身后去茶市出售茶叶的经历。因此看见她的时候。我脑子里一下子回忆起了当年吵闹着要哥哥们在卖掉茶叶后给我买冰棍吃的情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5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几位是收茶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也是本村的。自家往往也同样是茶农。相同情况下。茶农们都乐意把茶叶卖给本村人。
  而反过来。本村收茶的人。很清楚村子里各家的情况。谁家一天能产多少量基本都有数。要是谁家原本一天就产茶五斤的能力而突然今天拿来十斤。那就肯定有问题。
  这问题有几种。比如从平原地区买来青叶自己炒制。或者直接买来平原龙井。混在自家茶叶里卖。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整个茶叶行业里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时候是通行的。因为终端消费者可不是个个懂茶。更无法了解产品背后的真实产地。所以市面上号称西湖龙井的数量会是西湖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拍照可以谈得上是摄影。但是这几个照片。我自己很满意。觉得是很好的纪实摄影。
  照片中间的光头是个收茶人。围着的是茶农。对于这些茶农来说。收茶人不就是他们的太阳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秋风吹泪 发表于 2014-3-5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俄罗斯
楼主,勇气可佳,我一直在这个版的,只是最近几个月没来了,我在农村,以前在这个版发过帖子的,3个多月点击3万多,楼主和我想法差不多,许多年前我就和 楼主这样的想法了,进山村生活搞驿站,可惜一直没有成行,羡慕楼住在山村有亲戚有老婆家在那里,可以去,我们去不了,没亲戚在山林,只好在自己农村家里了,养花娱乐,如果,生活是美好,如果生活是一种乐趣,他应该是田园的,喜欢田园生活,我不明白那么都人留恋污浊的城市......。我台州这里的和乘州很近,1个小时路程,哈哈,你那里这个山环境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5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继续上面的话题。
  
  这个大姐卖掉了当天的茶叶。正在电话给家里人汇报情况。
  说说茶农的一些情况吧。
  首先想说的是关于手工炒茶的问题。淘宝上太多的店铺会以此宣传。但是我给你一个数据对比你就知道这种说法的可信度了。
  一个炒茶能手。手工炒茶的话最多一天能产五斤。而机器炒茶的话。我看我们村里最多的一个一天产了九十斤。而每一户茶农都分有很大数量的山地茶园。每天的青叶必须采摘下来。采摘下来的青叶必须当天炒制。所以你看。手工炒茶有可能吗。在农户家里都不可能。到规模化的工厂就更加不可能了。
  在采摘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以我岳父为例说说收茶人的事。
  
  
  
  岳父近六十岁。采茶炒茶收茶贩茶超过40年。算是和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茶农。据说他的炒茶技手术在村里算是有代表性的。二十年前曾经去山东展示炒制技手术并登上山东日报。最近几年。因为身体关系以及家里劳力不足。我们自己家基本不再大量炒茶。茶园也大都送给了周围村民。岳父自己说的时候还有一点。他说自从机器炒茶盛行开始后。他就没有炒过茶了。
  所以现在他属于一个收茶人。从三王堂茶市以及村里各家收上来的茶叶。基本是两个去处。一个是固定的外地茶商客户。每年都会提前预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6 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现在开始说说茶叶本身的事情。
  
  
  这是茶市里收茶人背后的样子。收上来的茶叶需要分类。然后差不多品质的茶叶倒在一起。这个过程叫做“打官堆”。需要进行很多次搅拌让各家的茶叶分散均匀。这个过程。在龙井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是产生猫腻的地方。
  当然。这个产生猫腻的环节基本也是产生在面对终端消费者的时候。因为懂行的业内人随机抓取一把是可以看出这个官堆的茶叶品质是否一致的。
  好茶次茶按照一定比列混合。新茶陈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这是零售环节上通行的。为了对比互联网上产品和我们自家产品。我曾经选取了互联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6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一个大学老同学收到了我发去的三王堂茶叶。特意打电话来说。三王堂的茶叶。品相上不如淘宝里买来的一款差不多价位的茶叶。
  是的。所以接着我要说一些茶叶品种的问题。
  中国的茶叶。以前的茶树品种不多。都根据天生天养的原则自然生长。谓之土茶树。比如西湖龙井十八棵古茶树。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岳父说起茶叶产量的问题。说他年轻时候生产队时期。整个生产队产量也就一千斤。而现在。这是一户茶农家的产量。
  当然。这不完全是茶树品种的问题。更多的是种植面积。但是茶树品种的所谓改良。事实上还是影响了甚至改变了整个行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食鱼桑野 该用户已被删除
食鱼桑野 发表于 2014-3-6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呵呵,有空的时候,上去看看王员外、七师娘、说不定还有七姨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梅山玲玲 该用户已被删除
梅山玲玲 发表于 2014-3-6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能够放下返乡真是一种幸福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6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四月十一号这天。晚上的茶市散场以后。我和七师娘聊了很久。决定做个网店来帮助岳父卖茶叶。对于我们的返乡愿望。这也是一个让虚妄的愿望踏实落地的最好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韦一农 该用户已被删除
韦一农 发表于 2014-3-6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从《江南论坛》跟踪来到这里,看到家乡人在城市论坛的大作,实在是太高兴了。
  以下是偶在《江南论坛》上楼主的帖子里跟的帖,在这复制一下。
  引用
  引用第126楼青青子衿于2013-05-06 09:18发表的  :
  读着这些朴实的文字,感受着这些细细碎碎的心情,终于相信文字是有声音的,我们听到了乡野的宁静悠扬,宛如笛声般清澈。
  住惯了城市的钢筋水泥,我们内心也经常向往山野的风光和清静的生活,而真正能投入的去爱去享受这样的生活,过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作日子,却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很多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7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5.6
  
  今天阴雨。午饭后和三五邻居在阳台上闲坐聊天。突然开来两辆车刷的在门口停下。下来一大帮人。披挂上雨衣后开始往山上走。
  她们是来挖野山笋的。然后大家开始议论这些从山下镇上或者县城里的不速客。比如她们说是说来挖野笋的。但是只要四顾无人。就会把我们房前屋后种的小竹园的笋都挖走。
  和蝗虫一样。最后三婶总结到。大家哈哈大笑。
  事实上今天的天气不适合挖笋。果不其然。半个小时后这帮人就转了回来。看样子是空手而回。车子发动正要离开的时候。突然车窗摇下。一双手伸出来。扔下了一袋子东西。
  那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7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5.7
  
  
  
  
  早上细雨。午后雨止。我和七师娘去拔野山笋。在林子里荆棘丛里钻了一下午。最后扛回来两麻袋。岳父颇有点觉得我俩瞎搞的意思。因为自己要吃的话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春笋足够吃。没必要去搞这些。何况。那些树丛里有毒蛇。三步蛇。
  回想起自己钻进黑乎乎的树丛的情景。岳父最后的话让我浑身一激灵。
  岳父还是帮我们处理了这么多笋..由于天气预报说最近都是阴雨天。晒不了笋干。晚上七师娘尝试着自己做了腌笋。
  我确实是想着让野山笋干成为一个商品。但是事实上操作起来可能很麻烦。直接从镇上菜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7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5.8
  
  早上起来。云雾缭绕。
  有一个北京的网友一直看这个日志。这些天正好出差到浙江。联系我们说是想周末来山里看看。
  于是这天下山。回家看望下父母朋友。然后把这朋友带上山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7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5.10
  下午接到了这个网友。回到山里已是晚饭时分。七师娘先行上山做好了饭菜。晚上一起喝了点。
  
  
  晚饭后大娘让我们带朋友去她家里坐坐。泡上了她自采的最好的白茶。又拿出存放着的南瓜籽。当场炒给我们吃。
  
  这个也是山里的宝贝。野蕨菜的根做成的粉。热水泡开后。再加入一汤匙大姑父屋后自产的野蜂蜜。
  托这朋友的福。我也是第一次吃到这东西。确实很好吃。我问大娘这东西有没有办法多弄一些拿来卖。大娘说那可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哎。大凡山里真正的土山货。要想做到能卖的量。真不是个简单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7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之前关于茶农和龙井茶各方面的介绍。还有一点补充一下。
  关于明前茶。
  所谓的慢生活是现在挺时尚挺普及的一个认识。说起来挺有意思。那就是高山作物的慢成长。大家都知道超市里的高山蔬菜要比平原里的贵。贵自然是因为好。那么好在哪里呢。
  天然无污染。这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是这个条件平原地区也会有。更关键的原因是高海拔的寒冷气候让作物生长缓慢。说的形象一点。越长的生长周期让作物吸收了更多的天地灵气。呵呵。当然。污染地区的话就变成了吸收更多有害物质。
  所以说讲起来挺有意思。所谓的土鸡土猪有更好的质量正是因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7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4.12
  
  
  
  
  
  
  漫山遍野的茶农。
  
  
  
  这天我和七师娘也采茶。
  
  中午时分我先回家做饭。回家路边随手拔几棵野笋。做了个鲜嫩的鸡蛋羹。
  
  午饭后继续。一直到夕阳落山岗。
  
  今天的成果。
  
  
  
  
  
  晚饭后与七师娘散步到屋后的山岗。晚霞。依然劳作未归的山民。以及陪伴着他们的狗。
  
  入夜的山村。
  
  
  家家户户依然忙碌。
  
  岳父今天手工炒制我们采下的茶叶。成品一斤二两。
  
  
  看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8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4.13
  下厨是我一个很大的爱好。这天七师娘以前的同事从杭州过来玩。展示一下我的手艺。
  
  
  这是乌贼干炖红烧肉。
  
  我们本地小溪沟里的一种小鱼。洗净后烤干。吃的时候蒸一下即可。是为很喜欢的一个下酒菜。
  
  
  
  乌贼蛋蒸蛋。七师娘喜欢的一个菜。非常下饭。
  
  
  
  
  午饭后七师娘带着朋友们上山采茶去了。我在村子里转了一圈。
  
  傍晚时分。大家坐到门口喝茶。
  
  岳父把她们采下的茶叶炒制成品。然后每人分了一包带回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8 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4.14
  
  
  
  今天是周日。村里来了好几拨游玩的。有拿着登山杖的。有从村民家里借了锄头去挖笋的。几乎每个周末村里都会有这样的游客。
  
  
  
  
  春天确实已经改变了西白山。
  
  
  今天第一次陪同七师娘全天采茶。往日里都是采上个把小时意思意思。内心里就是个体验的心态。然后满山满村的背着相机逛。直到突然村里有人开始喊我为照相佬。我才猛然自觉自己没有融入这些劳作者。在他们汗水浸润刺痛的眼眶里。我该是个多么碍眼的城里郎官。
  
  
  
  尽管行情低落。茶园里的新芽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七师娘 发表于 2014-3-8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4.15
  这大概是迄今最漂亮的一天。
  
  想着这天早起拍一下村里的采茶客。6点起床。还是晚了。她们已经被洒在山野阳光里了。
  
  
  
  
  
  
  
  
  
  
  
  我拍了一圈照片回来。岳父已经把早餐做好了。吃完后。岳父说带我们去挖笋。
  
  我们要先走到谷底。然后从竹林里往上走。回头望我们的村子。
  
  今年是西白山毛竹小年。笋不多难找。岳父教我们通过看竹叶的老嫩和茂盛与否来找笋。
  
  
  
  
  
  
  漂亮吧。但是当袋子里装满了笋再要往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