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注册
当前位置:
论坛
›
四川
›
绵阳
›
盐亭
›
三星堆-----中华文明真正发源地
1
2
3
4
5
6
/ 6 页
下一页
刚刚去过
楼主:
马门西
-
三星堆-----中华文明真正发源地
[复制链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7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再论眼状菱形纹:
上面提到三星堆标志性眼状菱形纹图腾惊现二里头,这还需说明的是,这种“眼状菱形纹”是第一次出现在二里头及三星堆,且分别仅见于二地唯一的玉璋和玉圭上,在此以前,各地史前文物中均未有发现。
下面几处文化区虽有菱形纹,但与二里头及三星堆的菱纹均有本质区别。
马家窑出土的菱形纹:
红山文化菱形纹:
大地湾文化菱形纹:
下图为二里头所谓的菱形纹,与玉圭及玉璋上的菱形纹有本质区别:
下图为三星堆青铜蛇上的菱形纹:
到了商,殷墟中却较多地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7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另据称,三星堆的玉器,比如1929年发现的玉器坑,埋藏均达原生土层,深达2~3m,也就是说深至三星堆一期文化层底部。可惜现在无法复原埋藏坑的地质剖面。如果能复原地质剖面,那么,那坑玉器的时代则可大致确定。但据称,大部份埋藏物都深至生土层,也许这些玉器就是制造于4200年前的一期文化。这-----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三星堆玉器到底制造于什么时代,这个问题很重要,也许考古人员清楚。如果能确定那个有菱形纹的玉璋造于4100年前,那意义就很重要了。
从局部城墙垮塌后的情况看,越是接近下部生土层,文化堆积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7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试析青铜纵目人:
该青铜人可称为国之重宝,历来分析观点纷纭,今浅析如下:
1、此面具是众多三星堆青铜像唯一具有“舌头”的面具,这是其独特性之一。这意味着什么??经过分析,我认为是“蛇”的特征。根据何在??在三堆的众多文物中,唯有一青铜蛇有“舌头”,此为可对比的根据之一,请看下图:
2、对比三星堆所有出土青铜器,青铜纵目像的眼睛也是独一无二的,此眼睛唯有上图的蛇眼对比一致。其余的人头像眼、兽眼均与之相去甚远。因此,青铜纵目像的嘴及眼睛的特殊性上,基本上可以确认,青铜纵目人整体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7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1、《山海经.大荒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2、《海外经》:“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眠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晵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3、上述两段论述,提到的烛龙、烛阴,应为同一人。钟山、章尾山应为同一人,均指莹华山。
4、关于“蜀”,1994年有“范小平”在《论三星堆纵目的青铜面像》一文在有所论述,与本人前面提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8 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8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再论“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上面我已提到过,“风道北来”,即指“华胥族“从甘青之地到四川省岷山以及四川省盆地,那么”天乃大水泉“意味着其所到之地洪水泛滥,这,有证据吗??
有。请看下图:
上述图片来自本次雨后局部城墙垮塌后的断面,该断面高约4米,1层以下为深黄~褐黄的原生粘性土层,图片中,从下至上土层为回填土,论述如下:
1层:黑灰色粘土,厚约80~100cm,呈硬可塑状,含大量黑色炭屑,含约8~12%的陶残片。陶残片以褐灰粗砂陶、薄黑陶、薄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8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几何规则的菱形状的“已”字纹,仅出现于三星堆的“人身鸟脚”及“蛇”青铜上,“已”即“龙”纹,应是华胥族的代表性图纹,仅出现于此致二者动物上,联系到三星堆文物的特点,没有理由怀疑,鸟及蛇为三星堆人的原始图腾!!纵目人面像为蛇嘴、蛇眼、鸟耳,为拟人化后的蛇图腾,是转型期的原始图腾!!于此,可以推断,如果那个纵目像有“蛇躯”,“蛇躯”上极可能是与青铜蛇躯干上的菱形“已”字纹一样!!
人身鸟脚青铜上的“已”字纹:
青铜蛇上的“已”字纹:
蛇图腾祖宗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上述青铜纵目像系动物崇拜与祖神崇拜的综合,其图腾含义系迄今为止最新的、可能也是最合理的解释;三星堆早期有“洪水滔天”,也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有没有感兴趣的朋友啊??请不吝赐都,多少发表点看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8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上上图为1929年在盐亭发现的界碑上的文字拓片,从其形状看,与仓颉创立的鸟兽足迹形文字基本一致。因原石碑失,故石碑的制造年代不可考证,是黄帝时代造还是后人臆造不详。但这至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极其有价值的线索;
上中图为盐亭金鸡发现的青铜像,应与三星堆青铜人一致;
盐亭金鸡为嫘祖的故乡,嫘祖系黄帝之正妃。据考证,上述青铜人制造年代早于三星堆青铜人。盐亭金鸡还出土有与三星堆形致相同的青铜鸟及龙凤玉器。这至少说明:三星堆与盐亭古西陵国关系十分密切,曾互为敌邦,当然也不能排除曾为友邦。西陵国与三星堆是你中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9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再论“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在前述垮塌断面处的最底层,拾一灰色泥陶残片,厚约0.7mm,上有简约花纹如下图:
其花纹与仰韶文化相近,如下图:
与红山文化也相近,如下图:
根据现考古证据,汶川等地的龙门山可能为三星堆的直接源头,下图为汶川云盘山陶器纹:
这个花纹与马家窑的陶器花纹几近一致,如下图:
再者,在金沙遗址也发现有玉猪龙,如下图:
再看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及陶器:
如上,粗浅分析,三星堆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9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说到这里,还有必要着重提一提玉猪龙。如下图:
经过图纹对比,有理由相信,从这条龙开始,才真正开始了图纹文化,从这条龙开始,最原始的陶龙纹如下:
这个陶纹演变到马家窑时,则如下图:
演变到三星堆的青铜时期时,则越显多样化,且变化多端,无论是二里头、商、良渚、大洋注入等等,大多图纹均是其变形而成,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华龙图纹:
关于此图形的变化,在此不多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对比一下。包括玉石壁、玉琮极可能都从红山开始。所以,说红山文化代表了中华原始图腾文化,并不为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9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为了进一步说明青铜纵目人具有蛇眼的特征,今将三星堆出土青铜及陶器的眼睛图案作一归类比较:
1、人眼的特征:
2、龙兽眼特征:
3、鸟眼特征:
4、羊犬眼特征:
5、青铜大立人底座图案的蛇眼特征:
6、青铜蛇的蛇眼特征:
7、青铜纵目人的眼睛特征:
从上述归类的结果显示,各类人及动物眼睛的特征是较分明的。青铜纵目人眼睛图中,左图为最大的那具纵目像的眼睛,其双眼平置,“蛇眼”的特征非常明显;右图为另两个较小,且鼻端有夔龙的纵目人眼睛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29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三星堆文化根本不是汉文化,人种也不是
应该是从中东迁移过来的某个种族
后来被汉人给灭了,杀光了或者给混血了
三星堆的文化应该没对汉文化造成影响,虽然它比商文明要早
楼主别扯什么皇帝的老婆,还大家公认呢
呸,就连皇帝本人这个类似神化的人物都无法得到考古认可,还正妃呢,还四川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uns_N_Roses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Guns_N_Roses
发表于
2014-6-2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重事实,讲依据;查古籍,听传说,既定性分析,更求实证分析;三星堆能不能与华胥氏联系起来,差的只是实证。对此,我也无确凿证据,所以在无确凿证据前提下,就想终止发贴了。
但是,终于有不同的观点了出来了,这很好!!因此就再多余地发一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30 0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作为本年度或本贴的结束篇章,于此再发表一点新观点:
如下图,在三星堆出土的一个带人物图案的玉璋:
1、图示1处,历来认为是一座山,但我不这样认为。经过对比,这个图案实际与青铜神树、大立人像的底座图案是一致的,“山”的边缘实际是眼睛与蛇的组合图案,见下图所示;
2、图示2处,历来认为是一只手,对此我不完全认同,但也不否认。但我倾向于那是一件未知的祭祀礼器;
3、图示3处,那是代表蛇族的“已”字纹。这种花纹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上比皆是,所以说三星堆非中华文化,纯属无稽;
下图为神树底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30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太高端了,帮顶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静静冲啊
该用户已被删除
静静冲啊
发表于
2014-6-30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一个业余爱好者关于三星堆的阶段性结论:
1、3700年从目前看来,的确是分界点。此期以前,器物出土少,似乎仅见于仁胜村的几个小墓,出土仅牙壁、玉锥等小件,陶器较粗糙简单,看起来文化发展较低;
2、此期后,青铜、玉器高度发达,造形独特,内涵丰富,“蛇族”的印记无处在,多表现为神巫与王权相结合的特征。此期与三星堆前期文化难寻继承性关系,与二里头、陶寺、石家河、陕西神木石峁等文化倒似有继承关系。因此,从目前看来,如说是夏南迁至三星堆并在三星堆把蛇族文化发扬光大,应似顺理成章的演变。说三星堆是“黄帝之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6-30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不错,我顶你,虽然不同意你的标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_r_u_m_p
该用户已被删除
t_r_u_m_p
发表于
2014-6-30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风道北来水漫天,垒城筑池苦难言。
作陶渔猎又稼穑,青铜之光谱华篇!!
玉石俱焚哭苍穹,奈何沧海变桑田。
今昔又来观洛水,古往今来映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有梦豆要追
该用户已被删除
有梦豆要追
发表于
2014-7-1 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哥伦比亚
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本人在此再度重申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来源于近期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
1、观点:三星堆及其邻近区域就是“蛇族”发源地!!“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这句话的信息含量较大,但现在本人基本确定即指三星堆民族的来历。
2、在前段时间的论述中,本人于灵感一闪的偶然间经对比分析并发现纵目人面像为“蛇嘴蛇眼犬耳”,系拟蛇化的“蛇图腾祖宗神”,于此观点,一千人可能会提出一千种反驳的理由。但是,你能提出更合理的图腾含义解释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7-1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补充说明一下:这个封土堆到底有多大??据说是十分高大,或者说类似一座小山,可以用巨大来形容。我小时候见过开荒平地之后的土台基座残迹,模糊中估计纵横约有100米见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7-1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再补充说明一点:那个装有“蛇”的小石棺于当年发现当日即交送“广汉城关镇”的相关部门,至今可能应该还在!!证据确凿无误!!
发现三星堆,寻根中华源!!
发现,正在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7-1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再作一个小的修正:
我上面提的青铜纵目面具系“蛇嘴蛇眼犬耳”,这个结论是经过文物特征归类对比后得出的,应该是经得起检验的。但对于“犬耳”的提法,依据并不充分,经进一步分析三星堆出土文物的特征后,我认为该“耳”系“窫窳”神兽的耳朵,青铜纵目的“蛇图腾祖宗神”及人面鸟身的神祗均借用了该耳。
“窫窳”神兽在哪??据山海经载,“窫窳”神兽系祝龙之子,龙首蛇身,或为龙首、牛身、马蹄,据此寻找,即为出土的神坛底端的神兽,如下图:
其耳放大图片为:
这种形状的耳与很多野生动物之耳相似,如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7-1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马门西 作者可以参考十万昆仑在城市论坛的大作啊,有类似论断,但是素材太过繁杂,需要集体的力量能来收集,整理,归纳和发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tyson5156
该用户已被删除
tyson5156
发表于
2014-7-2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谢谢你的指点,抽时间慢慢阅读消化。我不知道那里面写出些什么,不过我对玄幻一类的不感兴趣,我是理工科专业出生,算是个不完整的唯物者,所以考虑问虑更喜欢从事物的客观本质出发,兴之所致时,才做些天马行空的唯心段子。《山海经》与三星堆出土文物有诸多相扣之处,但本人不喜欢为研究《山海经》而研究,再说我愚拙不化,宁愿与研究现场看到的一片陶片,也不想去为《山海经》的一句“鱼妇”的意义而伤神。据说为研究《山海经》而研究的话,脑壳要“桥”的哟,哈哈哈,开个玩笑。
言至此,发表些许感触:
1、今年时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7-2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粗粗浏览了一下,果然除我之外还有人在城市论坛上讨论三星堆。不过,探讨的视觉点是不一样的。我做的题是1+1=2,别人做的题是2=1+1,截然不同的思维必然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言及此。
发此贴目的,我不说了。三星堆是大家的,有些结论是可以共享的,但还是提示一下,智力劳动,也是一种劳动。
不过,我说了,这只是个开端,更加石破天惊的发现也许还深埋于黄土层下!!这得靠考古成果,也得靠有缘人的三分灵感,七分汗水。
发现,永无止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7-2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7-2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还须特别说明的是,删掉一些图,也是出文物保护的需要。本人纯属对未知上古文明的爱好在此探索和讨论,如有违文物保护之规定的内容,请城市论坛删贴,或请相关文物部门的人员即时提醒。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7-3 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由现在考古出土证物,大致可以推论出如下结论:1、三星堆文物多眼睛和蛇的图案组合,这个组合图案也出现于二里头及商的文物上,三星堆的陶盉与二里头有相承关系等等;2、三星堆重中之重的纵目面具即“蛇图腾祖宗神”,这是我个人确认的,证据也较客观,三星堆是“蛇族”的根据已较充分;3、三星堆文字及太阳轮与彝族的有高度相似性。基于上述事实,可以这样认为:三星堆的初期,即距今4800年左右,来自北方与来自南方并与原蜀地本族的多元文明在三星堆碰撞,由此共同开创了华夏族,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体从成立之初即是扩散型的,同时又是吸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马门西
当前离线
发消息
查看详细资料
成长值
言值
楼主
|
马门西
发表于
2014-7-3 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上述的华夏民族系多民族同源的论点,可从著名的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中得到间接佐证。诗中说:
居木武吾家,听后忙不赢。
深谷砍了三节竹来炸,家中烧开三锅水来烫。
首先烫长子,说声“俄底俄夺”,成为藏族的始祖,蹲起双脚坐。
然后烫次子,说声“阿兹格叶”,成为彝族的始祖,跳到竹席上面坐。
最后烫幺子,说声“表子的咯”,成为汉族的始祖,跳到门槛上面坐。
武吾三子啊,三子三样话,互相听不懂。武吾三子啊,分住在三方:
武吾拉叶是汉族,数他见识广,垒石做地界,所有平坝被他占,住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下一页
1
2
3
4
5
6
/ 6 页
下一页
刚刚去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内丘
沐川
蓬莱
容县
小店
Copyright © 2008-2023
言表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3970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