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阳光好刺眼啊 - 

命中九环的文化定义 ——与余秋雨切磋“何谓文化”

[复制链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找食”很生动,比我表达的要好。它代表了中农以下阶层的基本状态,而新兴的地主资本家们则叫“敛财”,富农们呢,他们正在观望:只要短时段富人没有危险,就像资本家靠拢;否则,大体上会有限地靠近贫下中农。这没有什么大不了,一切有如生物界的自然选择。危险的是,那些看似与我们并不切身的大词,正一步步沦为暧昧。比如文化、成功、主旋律、正能量,还有核心价值......回到《命中九环的文化定义》一文,那个被多数读者忽略了的见地,今天应该重提:价值与偏好,它们在本质上究竟有多大区别?难道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分别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reewind124 发表于 2015-4-26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瑞典
回复  102楼 的帖子:每个生物人,现在都在这两个碗里找食儿呢?说的有点大了吧。世界上的人口这么多,不知道你认识几个?如果你每个人都认识,也知道对方在做些什么的话,说出这样的观点也无可厚非。但实际上呢?文化也好,成功也罢,都是因人而异的。食儿,一直在劳动者的手中,而不在文化人的手中,更不在成功者的手中。你上他们那里找食儿,能找出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reewind124 发表于 2015-4-26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瑞典
回复103楼的帖子:我挺佩服你的。随便一个词,你都能找到适合的理由,或夸奖、或贬低。人心隔肚皮。自己是怎么想的,我知道。但我不知道的是他人是怎么想的。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共同的价值,没有共同的核心吗?不见得吧...活着的人想要活下去,必须要有“食”。或许,你并不认为是这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末日行走 该用户已被删除
末日行走 发表于 2015-4-26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巴西
什么是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复106楼,并再次罗嗦一下500多个文化定义中,目前我最喜欢的一个:“文化不是自然物,除此之外皆文化。”复105楼:  感谢你充满善意的“文化”切磋。那些“文化”的相关人士从不来这里,或许是因为这里没有便宜可占吧。  看得出,你不是那一类相关人士;也看得出你正处于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那些万户侯的年龄。  这就够了,思想广场就是给你这样的人开的。今天就聊思想广场。  思想广场就好比一乒乓球俱乐部,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在这里,切磋球艺是宗旨,兼顾健身、交友、打发时间什么的。同时,你不能反对挡板上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6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喜欢“相关人士不来这里是因为没便宜可占”这句断语,事实上,大抵如此!什么时候聊“学者”呢?甚是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大家一定还记得,《命中九环的文化定义》一文的最后一句是:“再过两个五百年,让人千年一叹的,一定还是他那古风犹在的独到的书法名篇。”这句结语,精彩地暗示了,随着时间的飘逝,余秋雨的所有铅字,将全部灰飞烟灭。而留在世上的,只可能是书法。也就是说,除了书法,余的全部著作,迟早将一文不值。秋雨老师于冥冥之中大概也惊悟到了这一点,这不,昨天刚刚上架的《极端之美》,就重点谈书法了。中国古代书法史写得真不错,陈非老师真有眼力,提前预判在那里!在书法史里,他如数家珍,口语也活泼了些,见地也几无牵强。最让人高兴的是,他再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6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去书店翻了翻老余的《极端之美》,书名就不着调——重复一下你日前的上联:“乱用大词瞎浪漫”,  还有我的下联:“多情自作大概齐”。——望老余自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你我的这个上、下联画余秋雨,画得还是挺像的。但我一直想听反对意见而听不到,那就接着像吧。“极端”这个词太大了,老余真敢用。《极端之美》是老余的第十九屉包子,也许能比第十八屉《何谓文化》好卖一点。极端俩字往书法上帖,勉勉强强;帖给昆曲和普洱茶,用周杰伦的口头语来讲,就叫“有点扯”了。尽管老余在其自序里磨魔叨叨反复论证他所命名极端的依据,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又在扯了。顺便说一句:学生们基本看不出来。昨天,有个爱读书的朋友问我:“你说他堆砌,是否不当?他好像精挑细选了吧?”我说,精挑细选后的堆砌还是堆砌。理由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简言之,秋雨老师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着低级错误。你看啊,这普洱茶是味觉,昆曲是听觉,书法是视觉——都与精神或心灵无干。顶大天,舞美有点色彩美、服装搭配美,书法有点几何美、气象美——多少与美还是沾点边儿的啦。然而,它们均够不成“极端之美”。所以判定秋雨老师犯的是低级错误,一点都不过分。当然了,“直把杭州作汴州”也算一种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6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老余呀,老余:文化,你也说不清楚;美,你也到处乱跩;极端,你也随便乱用。我们真有些哭不得也,笑不得也。《极端之美》这本新书的书名,我看改为《感官之美》或者《极端漂亮》就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评价一个论断是否准确,一般有两大方法。一是精确剖析法,二是模糊比较法。《命中九环的文化定义》和《秋雨十八跩》用的是精确剖析法。它像手手术刀一般,打开缝隙,进入细部,找出元凶,提示治疗方案。而针对余秋雨的最新出版物《极端之美》,我们还可以尝试模糊比较法。由于这本书的书名的确有些荒谬和夸张,于是我们将眼前每天常见的荒谬和夸张的命名,与余秋雨的这一命名混在一起,然后看一看余秋雨的命名是否与其他命名有明显的不同。如果有,那就说明,余老师的尚可,批评的或许有些过分;但如果没有什么大不同,则说明,它们是一路货。试比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如果继续简言之的话,我们正在步入一个“用命名代替解释”的时代。昨天,在我的城市,又看到两个精彩的命名。一个在建筑工地,一个在桥头巨幅广告板: “ 以世界标准植入CBD!” “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前一个,不知所云;后一个是说,要建设我所在的城区——和平区。但我不知道我的区,级别这么高。我不知道这些命名者和余秋雨是不是都是一个酿名大学毕业的,或者他们就是余老师的学生。总之,感觉上,他们是一伙的。但多少也还是有一些区别的。这俩命名,加上上面例举的五个命名,是真正的“用命名代替解释”,你爱咋合计咋合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大师的命名和小官小贩们的命名还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大师的命名后面跟着的往往是名与利的互为因果;小老板们的命名则只图利,甚至不怕丢名。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所谓的“骗俩钱儿”,骗不着的话,随时改名就是了。目前来看,大师们是不愁骗不着钱的,所以他们的命名最具欺骗性。所以,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的一个现实就是:利用命名骗钱,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的特征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6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素描余秋雨喝普洱,听昆曲儿,世界各地练练腿儿。然后回家卖墨水儿,一切围绕不亏本儿。射文化,没有准儿,精髓要义成齑粉儿。出血的事等一会儿,屁股没疤全须尾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好素描,好诗画。步步押韵,意思又这么完整,比我高!我也就能押上六成的韵吧: 《 秋雨的品位》董存瑞不如普洱,焦裕禄不如昆曲儿。万卷书只卖墨水儿,万里路只为保本儿。断文化云里雾里,继续骗各界丝粉儿。极端美沦为感官,好一个文化大鬼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6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审美和审丑是一种趣味的两面。有时可分,有时不可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三江秋雨图》  尚七八执九州震荡风雷慢,双江无奈鱼龙泛。梦女梦断母鸽情,石头城里石头怨。春风难识法门浅,秋雨只为感官溅。不知体阴而用阳,文化将滥美将乱。  2013.1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6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一首诗,如果有回味,就是好诗。《三江秋雨图》有回味,好诗!“风雷慢”,是说李天一事件引发全国关注,法律的风雷却迟迟未到吧?“鱼龙泛”,是说同案犯五人中,有一条龙、四条鱼吗?“母鸽情”,是变幻引用高尔基的“母鸡之爱”一说吧?“石头城里石头怨”这句,我最喜欢。天一小名石头,已入监。怨,是眼下主旋律。而且,一个怨字,折射了世间万象和万千社戏。好词!“春风”是特指轮奸现场吧?法律的门槛是很浅,稍触即入。“秋雨只为感官溅”须您解释。“不知体阴而用阳”里的“阳”,是指阳具吗?这句不好理解。最后一句不难,请解释第七句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谢谢关注与回应!读者能理解作者的意思,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如果还有令作者意想不到而又能成立的解释,那就是更好不过的事了。“阳具”就是这样的解释。把第七句解释为“乱用阳具”,令原诗有了更丰富的意思,也让大家可以有更多的联想。当然不是坏事,很好。但我的原意却是这样的:体阴,用阳——来自中医理论。意指,体为物质、器质,属阴;用为精神、功能,属阳。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同时也不能失衡。否则就会引发各类病症。二者各有各的存在依据,看重一个,忽视另一个,同样至病。眼下的物欲横流是一种,文革的极左是另一种。每个人阴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接着昨天聊。牛津大学研究的那课题题目叫《人类或下世纪灭绝》。往最坏了想,就算灭绝成真,也还有100多年,日子还得过。过,就涉及到,是往文化上过,还是往生物上过?李天一、刘志军之类,过的是生物和物质,进去了。在他们身上,你看不到有什么精神含量,所以不会心生美感。奇怪的是,余秋雨的身上大家也很难找到能让人为之感动甚至落泪的事。所以说,美感很重要。但价值观又在里面瞎凑搅和。价值观不同,美感的标准就出奇地不同。年轻人觉得高富帅最美,佛陀却认为,高矮穷富帅不帅毫无区别,重要的是不能陷入任何情绪——否则,“诸漏皆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题目《三江秋雨图》是戏说,逗秋雨老师玩儿呢。是想将(读阴平声)一将余教授。《命中九环的文化定义》是第一将,《秋雨十八跩》是第二将,用诗歌的方式批评《极端之美》的命名,则是第三将。记忆中有古画《三江秋月图》,闹着玩,拿来用了而已。希望大家觉得有趣就好,同时或能引发思考那就更好了。能引发思考的还有一个日前用过的方式——模糊比较法,这也是一个有趣的方法。今天再试着再比较一组命名:斯大林大街中山广场兆麟公园毛泽东号机车易中天中华史......——看来,名往大了起,不是余老师和个别小老板的爱好,它正在成为一种全民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易中天和余秋雨本来没有关系,都因为批评,扯上了36毛钱的关系。是这么回事——那一次,记不清是因为捐款还是别的什么事,易老师用讽刺的口吻公开批评了余老师。余老师就找了个机会,不指名反唇相讥易老师。话是这么说的:“那个讲三国讲的不错的人,口才可以,写作不怎么样。如果他原意的话,有机会我可以就写作的常识和技巧辅导辅导他......”。彼时,易中天没出几本书。倒是余秋雨已出了大约18本书。听闻此话,以易老师的秉性,是不屑与之继续磨叽的啦。只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就听闻了易老师将完成36卷的《易中天中华史》,而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6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127楼的鉴别生物-文化的简易方法真不错,易操作,准确率也好。就是,纯粹生物与纯粹文化这两极之间的开阔地带太广阔了吧?事实上,文化与生物的混搭才是最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最需要精辟的解释。以我愚见,我们目光所及的大多数嘴仗,包括余秋雨-易中天、方舟子-崔永元们的较劲,都是文化与生物的混搭现象。不知尚七八执先生以为然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以为然。纯生物与纯文化“两极之间的开阔地带”,这一新提法,我喜欢。接下来要切磋的事,将无比繁复且无限大,还要“精辟回答”,那就不是我一个人能了结的了。好在感兴趣的人绝非三两个,那么,就大家一起聊吧。多读书,勤思考,适度节制生物欲望,关注“思想广场”之类,应该算是不错的选择吧。在128楼,我用“模糊比较法”和易教授开个玩笑。但玩笑归玩笑,严肃一点说,《易中天文化史》,名还是大了些。如果不是非此不可别无选择的话,是不该这么干的。我所能理解的原因之一,大概易教授也是受了余教授的传染了吧?所以,如果用文化与生物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话题临时岔开一下,我想,这不应该算跑题——只要在读书论坛的思想广场里谈的内容,与读书和思想有关就好。上次你还提到了方舟子-崔永元的较劲,我也注意到了。崔永元是正常发声,方舟子显然是在咆哮。方舟子以前的很多批评都不错。这次因为转基因粮食和崔永元PK很丢手艺很露馅。小崔就说了个“老百姓有选择权”,方舟子就翻脸,这那那这地“咆哮”不止,从逢周一咆哮,到天天咆哮。依我看,这种咆哮法,还真就不如“长嚎”那样著书立说好呢。再说了,方舟子是相关人士。相关人士竟然不懂“人类不能充当上帝,人类不该取代自然选择”这样最基本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面对粗心(实际是大度)的读者,我稍加提醒:此处已经累积三页的“回复”,貌似漫无边际,其实是在从更多的角度谈文化的“对立面”——生物。不从对立面思考,你就永远看不透所谓的“文化”。咱们慢慢聊吧。下次得谈易中天易教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暴风雨ABCD 发表于 2015-4-26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出版著作,在生物学里也能找到对应,而且大致上相当于狼嚎——令人耳目一新!打嘴仗,在大脑中也有生物学定位,令人震惊!——我这就查一下尾状核。每每总有惊人句——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尾状核是人的大脑里最有趣的东西,但估计,关于尾状核形态、机能与人的行为的关系这一话题,互联网上恐怕搜不到。我倒是希望这个话题由方舟子来聊,因为这是他的专业。镜子的主要功能,是照自己。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先天不足,但定起位来,就千差万别了。我先天的不足是,在娘肚子里,大肠经养胎的那个时段不太完美,所以现在总也胖不起来。当然一定还有别的后遗症,我正在找。总之,我是经常照镜子的。目的,除了自我健康之外,主要是为了时时注意,别妨碍了他人。我也总想“长嚎”——写点大部头著作,以标志我也有自己的文化领地。但还是怕妨碍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尚七八执 该用户已被删除
尚七八执 发表于 2015-4-26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精彩的可读性是不容置疑的。内含的时代精神与物种高贵度,也是可圈可点的。蒙太奇的衔接手法更是自然。然而我要说的不是这个。36卷之外,还有一个总目录,叫《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内容不差,一气呵成。可是这个“一气呵成”,很像水龙头阀门有故障,怎么收也收不住;“内容不差”的余韵却是味道不佳。什么味道?叫嚣。(未完,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