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士承东林 - 

这儿正说唐

[复制链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6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谢谢捧场!!望多提宝贵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6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努力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appytom365 该用户已被删除
happytom365 发表于 2015-4-26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有声有色,读来赏心悦目。楼主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6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跟乡村地区常见的跳大神没什么区别了。“姬旦”同志表示,此番降临不为别的,只是想传达一个消息,那就是仆射务必立刻马上讨伐李密,打了大家就会得大胜,不打大家就会得大病。
  说完,巫师再次晕倒。
  听完,王世充的兵跪倒一大片:请将军出战!!
  动员,就是这么简单!!
  王世充满意地结束了祭祀活动,他从踊跃请战的士兵中挑选出了两万人的精锐,此外又精选出战马两千匹,强化了部下的骑兵。一切准备都已就绪,只等即将到来的最终对决。
  我这就来了,李密。
  自从得胜归来,李密的烦心事就没有断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决定了瓦岗军最后走向的重要会议结束后,李密手下一个掌管文书的年轻人得知李密决定出战的消息当即大吃一惊,他随即主动找到了李密的长史郑颋,说道:“魏公虽然刚刚得胜,但我军的精锐也损伤殆尽。加上现在我们不掌握府库,不能及时奖赏有功的将士,大家的士气本不旺盛。因此考虑到现状不如深挖沟,高垒墙,耗他粮,等王世充粮尽退兵,我们就可稳操胜券。所以恳请您奉劝魏公,不要出战。”
  长史郑颋面无表情地瞅了瞅跟前的年轻人,淡淡地回了一句:“你这些都是老生常谈!!”
  这是一个极为明显的警告,其中基本包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appytom365 该用户已被删除
happytom365 发表于 2015-4-2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楼主文思泉涌耶!!

  每日必到,谢谢辛勤笔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6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谢谢兄台每日捧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6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不,还需要最后一击,需要彻底击败李密。
  王世充的伏兵此时居高临下,趁乱压向李密的大营,并依照计划四处放火,焚烧营帐。瓦岗军遥见后方火起,终于步入了最终的结局,全军大乱。
  面对雪崩般溃败的士兵,李密不得不相信,自己已经战败了。但好在被打败时,身边还能召集起万把来人,尚能战。李密就此决定在哪儿摔倒就在哪儿爬起来,于是他勇敢地迈出了下一步。下一步的地面上,有个坑。
  王世充到底不是诸葛亮同志,神机妙算的火候明显不足,所以他并没有预先安排多路伏兵,层层截杀李密,而是当晚统帅军队包围了偃师城。偃师的守将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6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惊喜三,见到了故人。所谓故人,具体说来是前骁果军将领陈智略、张童儿二人,这两位仁兄王世充早在江都时就已经互相认识,如今李密战败,两人带领本部兵顺道前来投奔。对于陈智略、张童儿的到来,王世充表达了最热烈的欢迎并很快委以重任,而事后的发展也表明,这两个人这一次是真正归顺了,王世充将是他们最后的君主。
  最后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惊喜是入城的隋军俘获了王世充敌人的亲人。这其中不但有瓦岗军中普通兵将的家人,更重要的是还包括李密长史邴元真的老婆孩子和司马郑虔象的母亲。这两人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镇守的城池叫做洛口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6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中毒事件发生后,王世充先是表示身体尚未痊愈,请假不再参加朝会和问安,后来索性不讲什么原因,直接在家办公,遇到大事也只是派人去杨侗那里签个字,盖个章。  基本上是把皇帝当行政窗口的办事员使。慢慢的,明眼人都看清楚了,太尉与皇帝的蜜月期已经结束了,下面的是暖冬。
  所谓暖冬,通俗的讲,就是这个冬天不太冷。这也意味着,此时的王世充虽然对杨侗已经产生了恐惧和怀疑,但他依旧不准备下手。按理说,君臣二人已然公开闹翻,现在的朝堂上大部分是王世充的人,军队里基本上也是王世充的人。而以王世充的性格,顾念旧情什么的更是谈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羊年发大财 该用户已被删除
羊年发大财 发表于 2015-4-27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等的揪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好饭不怕晚,大家的支持是本人多写多发的动力。多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appytom365 该用户已被删除
happytom365 发表于 2015-4-27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如果都说全了应该是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兼隋炀帝杨广大业十四年兼隋恭帝杨侑义宁二年兼另一个隋恭帝杨侗皇泰元年兼夏王窦建德五凤元年兼许皇帝宇文化及天寿元年兼定杨可汗刘武周天兴二年兼梁帝萧铣鸣凤元年兼另一个梁帝梁师都永隆二年。。。。。。



  看得我眼花缭乱,楼主写作十分严谨啊,历史的东西马虎不得,只能认认真真去寻找、去挖掘。赞赏佳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huojiagu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huojiaguang 发表于 2015-4-27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杨侑和杨侗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先封了个国公,然后都是突然死亡,而且还是同一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胜败乃兵家常事,下次再交手再报此仇。
  李渊同志本来是这样想的。然而当他读到报告下面的详细情况时,这才意识到,李世民已经没有下一次了。
  因为李世民的这一仗真心不是战败,而是惨败。带出去的八大总管里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三人被俘,其他的五位也全部败退,不能再战。至于参与此战的士兵,仅阵亡率便创纪录的高达六成。基本等同于全军覆没。
  李渊震怒了,打了这么个烂仗,你也有脸回来??!!到底是怎么回事??给老子说清楚!!
  李世民回复:有病!!
  按照秦王殿下的说法,到达前线后,由于水土不服,没多久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为达到牵制西秦兵力的效果,李渊这一次将目光投向了占据河西的李轨。作为与薛举并起于西北的豪杰人物,一直以来李轨都生活在薛举的阴影下,因为有薛举在,起兵自立后,竟没有隋军来镇压。因为有薛举在,附近有水平的文化人都跑了过去,弄得自己好不容易搞起了个政府班子,只能靠一帮老粗兄弟死撑。还是因为有薛举在,李轨和突厥方面始终没有达成合作协议,只好与内附隋朝的突厥势力联合,勉强提升一下军力。所以当李轨接到李渊的来信后,十分激动。亲爱的李渊同志在信中不但一口一个族弟的叫得李轨心里直发痒,还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首先是西秦的第一号谋臣郝瑗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郝瑗之于薛仁杲的重要性很类似于范增之于项羽。众所周知,范老爷子离开项霸王后,项羽的军队虽然依旧很能打,但基本上说来已经丧失了进行战略性作战的能力,之后就是被韩信、彭越等几位各种联手折腾,最后终至战机尽失,一败涂地。几百年后的西秦,情况虽没有项羽那么惨,但也差不多。郝瑗病重后,薛仁杲对唐的攻势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比薛举最盛的时期还猛,然而事实上薛仁杲发起的一系列攻势,对于唐朝的威胁性其实大大地降低了。至于这其中的原因,用我们高中所学的哲学原理就可以解释清楚:没有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也不知是哪位仁兄领的头,在得知军队粮食出现短缺且薛仁杲有意继续对峙的情况下,西秦的将领们开始分批成建制地向唐军投降,并很快呈现出了风靡的趋势,最后不仅随军出战的武将投了降,连西秦左仆射钟俱仇这样的文官也跑来凑热闹,主动献城请求归附。这样下去,不用再等六十多天,薛仁杲估计真的要在战场上一个人单挑一万个了。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大致符合李世民的预期。
  于是等候了许久的唐军将领终于盼来了出战的命令。
  奉命出战的是行军总管梁实。此人名气不大,此前也没有过什么出色的战绩。所以当李世民公布他的名字时,在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但历史终究没有重演。因为这一天,李世民同志承担了昔日薛举先生的角色,在两军酣战的关键时刻突然率领伏兵从宗罗睺的侧翼杀出。秦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随即反应了过来,朝向李世民的方向冲杀了过去。
  此时,李世民的唯一保命资本,就是身边的几十名骑兵。
  然而出乎秦兵预料的事情发生了:面对西秦军队的集中冲击,李世民不但没有调转马头,夺路而逃,反倒是撒开缰绳,仅带着不足百人的骑兵发起了对冲。
  至于对冲的结果,史籍里是这样记录的:罗睺士卒大溃,斩首数千级。
  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戏剧性的场景,宗罗睺同志估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事实证明,李世民只猜对了一半。
  从薛仁杲那边冲过来的几人的确堪称是西秦军中的精英,比如领头的那位浑干正是薛仁杲帐下数一数二的骁将,向来以善于冲锋陷阵而著称。但今天这哥几个跑来确实不是来冲锋陷阵的,而是来临阵投降的。
  虽说史书上从不缺乏临阵投降的记录,但这几位以不怕被后面的人追射且不惧被前方的人误射的勇气,外加在上万人面前当场跪地请降的魄力,在史书上留下的这一笔还真是能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唉,真是败给你们了。
  薛仁杲长叹一声,直接领着剩下的人回城了。
  与此同时,留下城外的李世民等人哭笑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写的很好,就是太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幽幽男人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幽幽男人香 发表于 2015-4-27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这样的速度哪辈子才能把唐朝写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幽幽男人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幽幽男人香 发表于 2015-4-27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看人挑担不吃力,看书容易写书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江东一户侯 发表于 2015-4-27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多谢支持,会逐渐增加字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理解万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武德元年十月八日,名震天下的李渊和李密终于在长安城内实现了历史性的会面。据知情人士透露,会谈中,宾主双方畅叙了往年的友情,并主要就未来的合作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讨论,从而达成了三点共识:第一,双方一致认为,李密领入关内的两万士卒应尽快完成改编工作,重新建立起有效的指挥体系,并适时转变战争观念,从此作为唐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战斗。第二,双方表示将妥善处理李密战败后广大原瓦岗军控制区出现的群龙无首的现实问题,加快开展对瓦岗军旧将的招降工作,并尽早取得实质成果。第三,双方同意将本着“相互理解、彼此合作”的精神就共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江东一户侯  108楼  2015-03-17 16:46:00
  @幽幽男人香 2015-03-17 09:19:31
  这样的速度哪辈子才能把唐朝写完
  -----------------------------
  看人挑担不吃力,看书容易写书难。
  —————————————————
  知道写书不易,但更新慢读者会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幽幽男人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幽幽男人香 发表于 2015-4-27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法国
嗯,多谢提醒,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会逐步增加更新字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据说见到李世民的那一刻,李密当场被对方的强大气场给震慑住了, 眼前这位不到二十的年轻人虽然连日赶路略显疲惫,但道路上扬起的沙尘实在难以遮盖其眉宇之间透出的威严,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精明强干的气质,这一点是自诩阅尽天下英雄的李密所从未领略过的。因此接下来的礼节性问候、交付慰问品等程序对于李密来说基本都没过脑子。因为此时此刻留在李密脑海中的事物只有一个,即李世民英明神武的形象。
  又据说,等会见完毕,李密私下里找到了李世民的部将殷开山,说了这样的一句话,算是本次工作的心得总结:真英主也。不如此,何以定祸乱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士承东林 发表于 2015-4-27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徐世勣的这番举动让所有知道此事的人都十分感动。特别是李渊同志在了解了徐世勣的意图后简直是激动不已,当即下诏授予徐世勣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不久,又加封为右武候大将军,赐姓李氏,并赐良田五十顷。令其就地总统麾下士兵对抗洛阳的王世充。自此,徐世勣正式改名为李世勣。而为与时俱进,我们在下面的文章中也将改用李世勣这个名字。不过这个时候的李世勣并没有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最终的名字,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自己的名字还要再变上两次。
  李密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经过王伯当的开导,李密认识到了自己命运其实尚在自己的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