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路加 - 

唐诗照汗青

[复制链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王维待诏于宫中的时候,经常私邀老孟进宫交流写诗心得,因为两人诗风相近,所以惺惺相惜。但是在一次切磋的时候,恰好唐玄宗突然有事来找王维。老孟大概想着觐见天子之前一定要焚香沐浴梳妆打扮之类的,完全没有做好这种偶遇的心理准备,本能反应就是爬到床底下去躲起来。但王维可不敢隐瞒自己房间里藏了个大活人,只好据实禀报。玄宗一听很高兴:“我早就听张九龄多次提起此人的诗名,说是当今高士,今日正好一见!!”孟浩然只好从床下爬出来拜见天子。玄宗笑道:“孟爱卿不必拘束。可将你的近作吟诵一首与朕听听。”

  面对着这千载难逢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第十四章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不破楼兰终不还



  如果要在唐诗的璀璨星河里选一首代表作,那是各花入各眼,任何一首诗想得到哪怕百分之十的票数几乎都不可能。但如果要在七绝里来选一首代表作还有点可能性的话,大概会有三成以上的人举手投给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全诗字字珠玑,尤其首句更是可遇不可求的神来之笔。今天抬头望见的这轮明月,正是引发秦朝戍卒们思乡之情的明月;而今天守卫的这道城关,还是汉朝名将们浴血镇守的城关。意境深沉悠远,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看到骆宾王,很喜欢,mark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桃简 该用户已被删除
桃简 发表于 2015-4-23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新西兰
@桃简 2015-03-30 23:50:29.0
  看到骆宾王,很喜欢,mark一下
  —————————————
  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楼主,这个似有误。李白入赘安陆许家是开元14年的事,以他自己“酒瘾安陆,蹉跎十年”的说法,李白应该在736年前后便离开了安陆。李白为何离开安陆??想是许氏这时已故去,他作为入赘女婿已不便留于此处。而这首《南陵别儿童入京》写于天宝元年,应该是许氏故去以后的事情了。

  《李翰林集》的序里有“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二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的记载。说明李白有过两段正式的婚姻,两段与人同居的生活,其中第二段“又合于刘,刘诀”,不难看出与这刘姓妇人在一起过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卓荦观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卓荦观史 发表于 2015-4-23 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李广的时运不济有一部分是武帝和卫青造成的,李广传里就明说了,讨伐匈奴前武帝就指示卫青,不可用李广打前锋,理由一是年龄大了,另一个理由就是他命运不好,可能会给军队带来不祥,再说卫青也有私心,想给公孙敖立功,有意把机会给公孙敖。人再能,没机会也是枉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卓荦观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卓荦观史 发表于 2015-4-23 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太史公在李广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口不能道辞”,故有惺惺相惜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卓荦观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卓荦观史 发表于 2015-4-23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感谢兄台的指正!!楼主也知道李白不止两段婚史,但这之外的经历所知太少,故事不好讲。既然兄台指出,我也当尽力修改准确。如下应该更接近历史真实:
  --

  虽然文人们之间经常假模假式地互相吹捧一番,但白哥的天才和傲气地球人都知道,能让他用到“高山仰止”这种顶级恭维语,说明钦佩还是相当真诚,孟浩然的江湖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孟浩然看李白对自己这么仰慕,感到总要回报他点什么才符合前辈的身份,就为他介绍了一桩亲事,女方是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

  许氏夫人和李白可不但是才子佳人门当户对,而且很有共同语言,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楼主个人觉得吧:
  1.        武帝对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外戚一直有偏爱倚重是无疑的。
  2.        太史公对这点不满,反之对李家有同情乃至于一点偏向,也是无疑的。
  3.        李广性格中的缺陷导致他难为大将,比如他在赋闲时有天日落后晚归,城门守吏按规定没有开门放他进来,他重新出山后就假公济私把人家杀了,实在过分。
  4.        武帝虽然性格暴烈,但也是阅人无数的一代雄主,对于卫青的沉稳和李广的偏狭,他心里还是有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李广的孙子李陵,名气之大和他的祖父差不多。他曾以五千步兵深入匈奴之境,纵横大漠,与八万匈奴主力骑兵作战,杀敌万余,战斗力指数令人咋舌。后来李陵被敌人重兵围困,在箭尽粮绝、后援无望之时投降,想着有一天再逃回汉朝。这种方式在古代并不少见,比较著名的是东晋将领朱序。他一直坚守襄阳城抵抗前秦,一年后城破被俘,投降并在前秦担任了高官。但朱序身在秦营心在晋,淝水之战时为东晋做内应,把前秦的军力配置偷偷透露给东晋,两军交战时还在前秦阵后乱喊“秦军败了”,导致前秦军队真的大溃败,为东晋取胜立下了汗马功劳。朱序回到东晋后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饶舌了,抱歉!!

  之所以不自觉得的说了,主要是李白写《南陵别儿童入京》这首诗时,他的活动地域正在我现今居住地附近,车程1小时左右,几乎都有李白曾经驻留的印迹,故比较关注。

  其实李白的身后事很多都是空白,好些我还是看你帖子知道的。打扰,楼主继续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卓荦观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卓荦观史 发表于 2015-4-23 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非常欢迎兄台这样的交流!!使得我能去学习和了解更多细节,减少本文的硬伤,提高质量。

  感谢!!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第十五章        莫愁前路无知己
  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那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诗笔力雄健: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第一、二联估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恐怕只有曾在寒冷冰雪中伫立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巨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孟庆德 发表于 2015-4-23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读诗赏画,兴哉幸哉!!次楼甚合吾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独孤慕雨 发表于 2015-4-23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孟兄,小弟十几年前热心混迹关天的时候,在您的帖子里有过一些学习讨论,也许您都忘记了^_^
  后来工作繁忙,几乎十年不玩城市论坛了。

  没想到十几年后,又见故人,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这里也能发现,独孤兄触角灵敏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路加兄,咱们就别客气啦。莫非相隔真有十年了??这时间也太快了,狂记当时凌厉,所向让人快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孟庆德 发表于 2015-4-23 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抱歉,打错字了,“狂记”应是“犹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孟庆德 发表于 2015-4-23 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当年关天如疾风烈火,如今煮酒如和风细雨。年纪大了还是适合这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第十六章        昔日依依章台柳
  春城无处不飞花



  刘长卿和比他小十岁的韦应物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焚香弹琴、写诗喝酒。韦应物写得最好的是山水诗,在课本中能找到他的名作《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后人评论说:“宽闲之野,寂寞之滨,必有济世之才,如孤舟之横野渡者,特君相之不能用耳。”公认的一流好诗,常常是表面写景,实则言志。韦应物担任过苏州刺史,所以人称“韦苏州”,他很喜欢邀请诗友们来府上吟诗作对。当时有位诗僧法号皎然,俗姓谢,据说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神雕侠侣》里杨过和小龙女带着襁褓中的郭襄,在雪夜深山的屋中,遇到投宿的一灯大师和裘千仞的场景,读这一段时就不自觉的想起这首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卓荦观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卓荦观史 发表于 2015-4-23 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哈哈,诗、史、武侠,同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汉朝的“五侯”,一般认为是汉成帝时把皇太后王政君的五位兄弟尽皆封侯,恩宠非常,令人艳羡。但历史不会就此停步,正因为王太后让自己母家权势熏天,她的侄儿王莽借着这个大好形势,刻意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建立了盛名,后来居然篡汉自立了新朝。白居易有一首《放言》,便是感叹看人之难,“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样看来,只有时间才能让人的品性慢慢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韩翃,字君平,靠着这首《寒食》轻松跻身“大历十才子”之列,与前文提到的卢纶、李端齐名。他年轻时到长安考进士,与一位土豪李生结成了好友。李生有个爱姬柳氏,号称容貌“艳绝一时”,更难得的是言语风趣幽默,还善于吟诗作赋。柳氏见过韩翃之后,很爱慕他的才情,便对李生说:“韩公子虽然现在只是一介白丁,但与他交往的都是一时名士,将来必定有出头之日,所以您应该对他好一点。”一般人听到爱姬说这样的话,只怕会打翻醋坛子,没想到豪迈的李生索性成人之美,将柳氏赠给了她心仪的韩翃公子,还慷慨解囊资助三十万钱,帮两人操办了一场风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北走关山开雨雪,南游花柳塞云烟。洞庭春色悲公子,虾菜忘归范蠡船。”  杜甫《赠韦七赞善》

  韦杜是京兆大姓,民间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说法,韦应物含金钥匙出生,好歹还风光过一段日子,杜甫却一生命运多舛、倒霉透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卓荦观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卓荦观史 发表于 2015-4-23 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后世人印象中的盛唐,诗人却多不得善终,王勃落水惊吓而死,骆宾王下落不明,王昌龄被闾丘晓所杀,卢照邻投水自杀,杜甫漂泊一生,最后在贫病交加中死去,让人读之唏嘘不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卓荦观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卓荦观史 发表于 2015-4-23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呵呵,楼主喜欢的甄嬛传,我也挺爱读,书比电视剧有趣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卓荦观史 该用户已被删除
卓荦观史 发表于 2015-4-23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诗穷而后工。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路加 发表于 2015-4-23 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我也是先看了电视,后读了小说,不过是一目十行,一夜看完。写得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