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沙梨熊 - 

转型之殇---从宪政与普选的起源与路径歧义谈开去

[复制链接]
richardeven1 该用户已被删除
richardeven1 发表于 2014-3-31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挪威为代表的那几个北欧国家,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至于朝鲜古巴的,他们称之为“共产主义”,这可不是个好词,基本上是跟“国家社会主义”相提并论的。
  以前看过一个论文,讲苏联的千人小轿车保有量是四十几台,也就是二十多人有一辆小轿车,这个跟美国没法比吧。美国差不多三个人就有两辆小轿车。
  别墅这个跟人均资源关系极大。苏联地广人稀,随便划给你块地,你去建乡村别墅去吧。如果是日本,就算再富,想住别墅也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otaku 该用户已被删除
8otaku 发表于 2014-3-3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商品价格越低越好??那白送情况下的盈利,就是最成功的。
  医学企业推动免费医学,把医学产品白送消费者,然后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这是很多医学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捷径。
  至于劳动力价格越低越好??
  ‘星期天义务劳动’,学雷锋做好事,到工地免费搬砖。奴隶社会,奴隶没有劳动报酬,直接喂点口粮就行了,这就是最好的??
  中国现在的劳动力薪酬只有美国的20%,中国企业家世界顶级了??????
  美国老福特主动给工人涨工资,所以美国老福特是蠢货。是极不成功的企业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从人者108 发表于 2014-3-31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俄罗斯
500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夏日的焦虑 该用户已被删除
夏日的焦虑 发表于 2014-4-1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意大利
别和我讲故事,我没兴趣听段子
  海产品多到必须硬性规定星期五全民吃海鲜,这就是你理解的过剩??
  苏联“有汽车别墅的家庭占到多数”??苏联汽车产量高峰时期不过每年200万辆出头,还包括货车和军用车,以苏联的家庭数量,这种产量能做到多数家庭有汽车??
  以后撒谎前先自己查对以下数据,省得闹笑话
  ***********************************
  你有没有亲戚朋友去过苏联或者解体后的俄罗斯??
  去问问他们就知道了.
  别的,我懒得跟你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ichardeven1 该用户已被删除
richardeven1 发表于 2014-4-1 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这个过剩也不是没有足够的需求,而是源于信息不对称和货币被人为操控
  中国苏联之类的国家,却是绝对的短缺,即便有消费能力都买不到,比如毛时代有钱买不到副食。比如现在有钱买不到火车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mgsw 该用户已被删除
nmgsw 发表于 2014-4-1 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而且苏联的轿车产量只占汽车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每年六十万两的小轿车??哈哈哈。
  插叔捧苏联捧错了地方。
  其实苏联真的好处在于福利。比如说,暖气基本上就是象征性收费;公交便宜;看戏剧和舞蹈便宜;医学水平非常高,苏联的外科医生世界闻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otaku 该用户已被删除
8otaku 发表于 2014-4-1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白送的前提下你还能盈利,那你就是最成功的企业家,但医学企业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却不是白送,而是价格更高。懂不??
  把从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当成白送,你是白痴吧
  劳动力价格的确越低越好,亨利福特把工人的工资涨了两倍还多,但工人的效率却提升的比这更多,工作效率比工资提升更多,不是劳动力价格降低又是什么??
  胡搅蛮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mgsw 该用户已被删除
nmgsw 发表于 2014-4-1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但美国比较聪明,开始就是分裂的,是分裂基础上的联合,本来就相对独立,自然也就无所谓分裂不分裂。就像血缘关系中大家庭中的各房和小家庭组合的家族。你都小家庭了,还分啥家啊,有点亲戚总比没亲戚好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angxie1975 该用户已被删除
pangxie1975 发表于 2014-4-1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哥伦比亚
格塞斯基说,我陷入昏迷的时候,商店中除了茶叶和醋以外什么也没有,肉凭票供应,加油站外排着长龙。
  插叔所说的“过剩”,是指票据过剩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otaku 该用户已被删除
8otaku 发表于 2014-4-1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免费给你扫扫盲:看一个国家是否短缺,只需要观察两件事即可,1、该国是否存在普遍的排长队现象;2、该国是否存在普遍使用票据的现象
  苏联人生活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事事处处都排长队,毛时代的中国人则是无论买什么都凭票供应。这都是最典型的短缺例证,懂了吧
  **************************************
  苏联是有排长队现象,那是因为商业网点太少.
  因为苏联时代不鼓励商业发展,俄罗斯文化也排斥商业发展,沙俄时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就不高.
  到了苏联时代,为了保证供应公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ichardeven1 该用户已被删除
richardeven1 发表于 2014-4-1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历史潮流只有事后确认,何来事前批判一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anting1980 该用户已被删除
panting1980 发表于 2014-4-1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对你来说,简单的计算就很难,对吧
  一个二三亿人口的国家,年均汽车产量最高峰不过两百多万,还包括货车和军用车,再考虑到家用汽车寿命不过二三十年,能够做到家庭普及汽车??
  信口开河的棒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mgsw 该用户已被删除
nmgsw 发表于 2014-4-1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别和我讲故事,我没兴趣听段子
  海产品多到必须硬性规定星期五全民吃海鲜,这就是你理解的过剩??
  ************************************************
  这当然是过剩,难道还是紧缺不成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ichardeven1 该用户已被删除
richardeven1 发表于 2014-4-1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另外插叔,请教一个问题。
  你上学的时候,政治课少不了背诵吧??否则不及格不能毕业不能升学。
  我当然相信,以你的年纪,用不着背几块表,科学发展观,但是当时的老教材我也看过,内容一点也不少,难道你背诵这些东西的时候,格外心情舒畅身心愉悦,还是政治课老师特别照顾你??
  现在的俄罗斯儿童,不用背几个代表科发观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otaku 该用户已被删除
8otaku 发表于 2014-4-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主观,没有什么绝对正确和错误的,只有在一个国家适合不适合的,小熊认为这样适合,有虾米不可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anting1980 该用户已被删除
panting1980 发表于 2014-4-2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苏联“有汽车别墅的家庭占到多数”??苏联汽车产量高峰时期不过每年200万辆出头,还包括货车和军用车,以苏联的家庭数量,这种产量能做到多数家庭有汽车??
  以后撒谎前先自己查对以下数据,省得闹笑话
  *******************************************
  你不会算账吗??即使按照你说的数字,也够了.
  苏联才多少人口??又不是中国.
  再说,苏联人也不是美国人,苏联的汽车也不是美国的汽车,人家那里的汽车特结实,能用很多年,人家不是每年都换汽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ichardeven1 该用户已被删除
richardeven1 发表于 2014-4-2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不光是苏联,东欧的多数国家的人民也是有车有别墅的.
  哦,阿尔巴尼亚人没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ichardeven1 该用户已被删除
richardeven1 发表于 2014-4-2 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从前我家那地方——东北的一个林业局,暖气供应也不收费,真没烧的还得把烧柴给拉到家里去,不然就冻死人了,,,,看病也花不了几个钱,而且很方便,医手术也还凑合。俱乐部看戏基本免费,隔三差五就有群众节目演出,电影票5毛还有大批逃票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angxie1975 该用户已被删除
pangxie1975 发表于 2014-4-2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哥伦比亚
这SB整个无药可救,居然非要为苏联做辩护,偏偏辩护词还如此可笑
  连“计划经济导致短缺”这种基本常识都要反对,自个自慰去吧,我懒得再搭理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mgsw 该用户已被删除
nmgsw 发表于 2014-4-2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信马克思的那帮货,的确是坚信自己掌握了历史潮流的,历史决定论的信徒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mgsw 该用户已被删除
nmgsw 发表于 2014-4-2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我始终都在主张取消公办教育,你不知道??
  对于你这路棒槌来说,理解主观价值体系是不可能的,所以我没兴趣帮你启蒙负外部性
  ***********************
  请教了,取消公办教育,那么教育谁来办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ichardeven1 该用户已被删除
richardeven1 发表于 2014-4-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哈哈,那是个睁着眼说瞎话的老五毛啊,在他眼里朝鲜都是物质极大丰富的GC主义社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猫归西 该用户已被删除
老猫归西 发表于 2014-4-2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插叔说,苏联一开始就是民族拼图,所以理念倒台,马上崩盘。但问题是,沙俄难道就不是拼图??而且沙俄极盛时期的统治区域比苏联都大,连芬兰都是沙俄统治的。记得好像麦德维杰夫的俄国史提过,十月革命时期,芬兰还有一批拥戴沙皇的白卫军呢。
  要说那种情况,也是苏联自己作死。比如硬性划分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把塞瓦斯托波尔划给乌克兰。俄罗斯吃了大亏后才醒悟,不再硬划车臣人,楚瓦什人,达吉斯坦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otaku 该用户已被删除
8otaku 发表于 2014-4-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从前我家那地方——东北的一个林业局,暖气供应也不收费,真没烧的还得把烧柴给拉到家里去,不然就冻死人了,,,,看病也花不了几个钱,而且很方便,医手术也还凑合。俱乐部看戏基本免费,隔三差五就有群众节目演出,电影票5毛还有大批逃票的呢,,,,,
  =========================================================================
  这个这不能相提并论。苏联人住的是那种赫鲁晓夫楼,设施很全,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苏联人看的戏剧也不是八部样板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otaku 该用户已被删除
8otaku 发表于 2014-4-2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所谓‘白送,永远是指商品和实际消费者交换的范畴内的价格意义上的。
  所以免费医学,对于消费者既病人来说,就是白送。
  企业还能盈利。
  这些没什么可说的。
  从政府转移支付的免费医学里的商品价格,未必比市场里的更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从人者108 发表于 2014-4-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俄罗斯
插叔,你就回答一下,你上政治课背书时什么感觉??你喜欢背科学发展观吗??
  @richardeven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otaku 该用户已被删除
8otaku 发表于 2014-4-2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插叔从不说斯大林的坏话,但我要提一下。
  最近看斯大林传的时候,看到1928年到1939年那一段,有一个印象,托洛茨基说斯大林设立的制度将自己个人凌驾在了整个党组织之上。
  这个个人超越党组织,很明显给党,甚至给苏联留下了隐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otaku 该用户已被删除
8otaku 发表于 2014-4-2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插叔说,苏联一开始就是民族拼图,所以理念倒台,马上崩盘。但问题是,沙俄难道就不是拼图??而且沙俄极盛时期的统治区域比苏联都大,连芬兰都是沙俄统治的。记得好像麦德维杰夫的俄国史提过,十月革命时期,芬兰还有一批拥戴沙皇的白卫军呢。
  要说那种情况,也是苏联自己作死。比如硬性划分俄罗斯族和乌克兰族,把塞瓦斯托波尔划给乌克兰。俄罗斯吃了大亏后才醒悟,不再硬划车臣人,楚瓦什人,达吉斯坦人了。
  ********************************
  当然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就是领导核心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ichardeven1 该用户已被删除
richardeven1 发表于 2014-4-3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台湾
所谓的“赫鲁晓夫楼”在中国俗称筒子楼,这种玩意儿到底如何互联网上可以查到评价
  天鹅湖,核桃夹子等各种高水平的歌剧舞蹈,肯定不可能是所有苏联人都能欣赏到的,否则也就不是高水平的了
  暖气和公交系统的象征性收费不过是朝三暮四的骗猴子把戏而已,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羊毛永远出在羊身上,苏联人享受到的象征性收费服务也是如此
  苏联真没什么可炫耀的,计划经济体制让价格失灵,价格失灵的结果一定是低效无效和浪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nmgsw 该用户已被删除
nmgsw 发表于 2014-4-3 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米高扬,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
  是否还有一个原因,俄国人做事爱走极端,觉得不好就推倒重来??记得读到彼得一世的那一段,震惊了,彼得甚至连男青年留胡子都要禁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