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丁乙之 - 

淮海战役的那些牛人牛事儿

[复制链接]
 楼主| 丁乙之 发表于 2014-5-26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楼主最好写清楚中野的兵力配置
  我记得中野有9个纵队
  但只有7个纵队参加了打黄维
  还有2个纵队哪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丁乙之 发表于 2014-5-26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还有小平不惜打光中野
  陈赓不肯把本全投下去
  这个事也可以好好写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层口罩 该用户已被删除
95层口罩 发表于 2014-5-26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好帖
  
  坐等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层口罩 该用户已被删除
95层口罩 发表于 2014-5-26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主要是国民党军都没想到某党部队有那么多
  
  以前给人感觉往往是打几天打不下来就撤走了,对对手人数、战斗决心都估计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Feather013 该用户已被删除
Feather013 发表于 2014-5-26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楼主加油啊~快续上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永远的飞狼 该用户已被删除
永远的飞狼 发表于 2014-5-26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湖州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暗夜飞行 发表于 2014-5-2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楼主加油啊~快续上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zzlzip 该用户已被删除
zzlzip 发表于 2014-5-2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黄维的第十二兵团是机械化兵团
  ----------
  黄维连摩托化都谈不上。
  
  就算胡琏充当12兵团司令,最多是他依靠耍滑头,能保住12兵团,但李、刘兵团之一就危险了。黄百韬兵团,杜聿明集团一样要完蛋。
  
  国民党为啥不知道共军兵力呢??
  
  我分析是因为长期谎报战果所致。比方不论胜仗败仗,国军总说歼灭共军若干,注水好几倍。这样国军虽然已知共军某方面军参战,对该部编制兵力应该也还是有数的,但计算共军参战兵力的时候,由于自己过去战绩吹牛太多,自然就偏少计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五月星空 该用户已被删除
五月星空 发表于 2014-5-26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期待更新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版版养汉 该用户已被删除
版版养汉 发表于 2014-5-26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mar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aingang 该用户已被删除
chaingang 发表于 2014-5-27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不错,mark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enzl 该用户已被删除
wenzl 发表于 2014-5-27 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韩国
好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云潇水澹 该用户已被删除
云潇水澹 发表于 2014-5-27 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由于粟裕几十年的压抑,其功绩得不到承认,现在一些狂热粟粉又走上另一个极端,为抬高粟裕而贬低其他人,对于一生低调谦逊的粟裕来说,这是一种摸黑而不是支持。
  
  +++++++++++++++++++++++++++++++++++++++++++++++
  
  >,…………没有“淮海战役”,估计不是低调谦逊的原因!!
  楼主既然也说“涉及截至争论不休的一些敏感话题”,就不要忙着下结论,…………
  
  从粟裕大将一些传闻中看,大将军对他戎马一生的得意之作“淮海”,还是有很多想法的…………
  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冒摹仙I猫摸先 该用户已被删除
冒摹仙I猫摸先 发表于 2014-5-27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国军在内战中的将领,最悍烈的就属邱清泉黄百韬了,但两人完全不对付。黄百韬是有大局观的,邱清泉心眼小了些,也狂了些。黄百韬曾对监军说:“我们是干不过[非法关键词已被屏蔽]的。人家对上级指示奉行彻底,而我们则是阳奉阴违!!”
  不架浮桥是黄百韬多年军旅生涯的不可思议的昏招,他到死都在奇怪自己为什么就没想起在等待的时间里多架几座浮桥,我估计是他当时真的很急躁了,情绪不够冷静造成的,刘峙的无能令黄百韬郁闷惶然,出错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淮海战役亲历记”中,人们都是说黄百韬是自杀的,我倾向于自杀。黄百韬在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橙衣郎君 该用户已被删除
橙衣郎君 发表于 2014-5-27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27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橙衣郎君阁下,
  据“淮海战役亲历记”,黄百韬临死前对身边人说:“我有三不解: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第44军两天;我在新安镇等两天之久,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援救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护我西撤。”
  
  黄百韬在新安镇等的不是63军,是44军,最后也等到了的。当然,很混乱的部队。
  浮桥问题,不管周围环境怎么样,一个十几万人的大兵团面对一座孤桥望岸而待毫无渡河预备工作,绝对是司令官的失职!!只能说黄百韬当时确实懵了,失去了理智考虑的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橙衣郎君 该用户已被删除
橙衣郎君 发表于 2014-5-27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杜长官啊杜长官,居然被俘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27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以光亭的水平,被俘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他是黄埔中校长唯一的可以放在战略指挥层面使用的学生,具有真正的大兵团指挥能力,能力、德望,都深孚众望。其他黄埔同学远逊,也许关麟征和宋希濂可以说说。
  
  校长瞎指挥,光亭都跑出包围圈了还硬生生的被校长送给了tg,我恨哪!!
  光亭在回忆录里对校长的五花八门的朝令夕改莫衷一是其实是非常咬牙切齿的,唉,好好的一块黄埔名将的牌子,硬是被校长搞砸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后清国会参议员 该用户已被删除
后清国会参议员 发表于 2014-5-2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2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极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橙衣郎君 该用户已被删除
橙衣郎君 发表于 2014-5-27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不过这个....徐州集团是向徐州以西撤退,想撤退到埠阳和蒙城,以淮河为依托再救援黄维兵团的
    去蚌埠那是他们“国防部”的方案,直奔东南走两淮
    
  ---------------
  可能我记错了吧。不是蚌埠就是蒙城,我懒得查地图了。
  经你一提,很可能就是蒙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急速之隼 该用户已被删除
急速之隼 发表于 2014-5-27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俄罗斯
宋希濂将军,被老蒋扔板凳上坐了一年,后来直接扔给TG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2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MARK
  
  楼主 写得很好,不要理那些KMT的余孽,他们不是收钱了就是当今的失意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后清国会参议员 该用户已被删除
后清国会参议员 发表于 2014-5-27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其实当初如果卫立煌坚决执行老蒋撤出东北的计划,虽然最后不能挽救大陆败亡的命运,但解放战争可能不会那么快.如果东北国军几十万人撤到关内,战争会是什么局面,当然林彪的百万东野是不会看着国军跑掉的,可能会在平,津将东北国军堵住,很可能是后来桂系覆灭提前上演,一个在前面拼命的跑,东野在后面玩命的追,那样局面将十分复杂,如果东北国军在平,津不做停留,加速向南去山东,而将阻击东野的活交给傅做义,傅做义当然挡不住百万东野,但起码能争取时间,一旦东北撤退国军到了黄河北岸,粟裕面临的局面将空前严峻,势必要抽调部队北上阻击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为家贫卖宝刀 该用户已被删除
不为家贫卖宝刀 发表于 2014-5-27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阿根廷
校长那是放不下架子,宣传剿匪战绩过了头,现在要向老百姓承认自己撒了慌还真不容易。要是早早的收缩兵力,划江而治绝对没有问题,退守淮河,秦岭一线也未尝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sapple 发表于 2014-5-27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捷克
宋希濂后来常常低吟花蕊夫人的那首名篇“。。。。。。.14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一边吟诗,一边掉眼泪。
  他最后统带的14兵团刚好也是14万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神宇大王 发表于 2014-5-27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不错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金海军上将2 发表于 2014-5-28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乌克兰
划江而治绝对没有问题,退守淮河,秦岭一线也未尝不可。
          --------这根本不可能,老毛.林彪,粟裕能看着你退守淮河,秦岭不去攻击你.林彪,粟裕,刘伯承200多万的大军,再加上扩军,依靠国军和淮河,秦岭能挡的住.最后的结局肯定还是失败,也许能延缓一段时间,但不会太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法尔如是 该用户已被删除
法尔如是 发表于 2014-5-28 0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保留地址
记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sapple 发表于 2014-5-28 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捷克
其实当初如果卫立煌坚决执行老蒋撤出东北的计划,。。。。。。。。。。
  --------------
  历史没有假如。
  事实上,就光亭的话来讲,校长对东北的想法是对的,但俊如兄对东北的做法更是对的。
  东北的失利不是俊如兄没有守住沈阳,而是范汉杰没有守住锦州。
  
  校长对东北的安排是唯心的、理想主义的,而俊如兄的是很实际的。俊如不怕tg攻城,---林总其实对攻城的底气也不足---他担心的是野战被歼。沈阳在、长春在、加上锦州也在的话,东北就可以“徐图”变化。党国内部当时都在指望山姆大叔插手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