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复制链接]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美国
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孙振魁
  
  
                        写在前面的话
  各位朋友:
  《红楼梦》是部奇书,已经成为共识,奇就奇在“此书表里皆有喻”,而且是越深越奇。可是,很多人明知有奇宝而不得识,就是因为没有找到打开宝库的钥匙。记者试着配了两把,不知是否管用,有待你来试试。
  其一,名为“轮转律”:
  临夜、月出、入梦——午夜、三更月、酣梦——破晓、月沉、大梦归
  双悬月、日照乾坤————  双悬日、月照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砚斋111 发表于 2015-4-2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期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正文
  
  关于《红楼梦》,程高本为一百二十回。对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仍在争议中,本文不予涉及。前八十回的作者是谁??主流红学界认定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这里所说的“主流红学界”,是指自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发表以来持这一观点的红学家及受此影响的人流。
  记者以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因为“曹雪芹”三字与《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名字一样,只是作者创设的一个符号,并非实有其人。若把它看成是作者的笔名,当然无可厚非;要是硬把一个子虚乌有的人物落户到曹寅的族中,那就是“户籍警”在徇私舞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曹雪芹的身世耐人寻味:俞樾说他是曹子清,即曹寅;袁枚说他是曹寅的儿子;杨钟羲则认为他是曹寅的孙子。怎么会出现这种怪事??暂且往后放一放,咱们先考虑一下他们三人中,谁的话可信度更高些:袁枚是受人尊崇的文学家,正好生活于《红楼梦》产生的时代,且他做过江宁知县,33岁时辞官,从隋赫德手中买下曹家的旧园,并在此度过后半生,按说他的记载是同时代人的见证,可信度最高。俞樾官至翰林院编修,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兼教育家,治学态度相当严谨;但他出生时《红楼梦》已经问世数十年,他的言证当弱于袁枚。杨钟羲是与胡适之同时代的人,三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砚斋111 发表于 2015-4-25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随园诗话后世传下来的有数十个版本,其真伪大可值得怀疑,这是其一;
  第二,袁枚既然是与曹雪芹同时代的文人,而且又是写自己的随园的小说,应该对红楼有特别的亲切和兴趣,不说他有特别的系列点评文章,起码也要有一定数量的文字提到红楼,或曹雪芹的地方。
  但目前只发现此一处提到红楼及作者,嘿嘿,蹊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胡适此举有点儿不可思议。他是红学大家,肯定看到过程伟元在“程甲本”上所作的小序,开篇即云:“《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删改数过。”程伟元也是乾隆时的文人,他在《红楼梦》中也看到了“曹雪芹”的名字,但他既没有承认“曹雪芹”就是该书的作者,更没有把“曹雪芹”与曹寅扯上什么关系,而是说“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注意“相传”二字,主体是谁??当然还是“乾隆时的文人”。再如《考证》中引用了《小浮梅闲话》,俞樾在该书中还说:“《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世传为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胡适之走的确实是一条捷径:借用袁枚的一句话就把问题敲定了。其实,他也非常清楚此法不能令人信服,但是,如不这样做,他的《考证》就没法写下去,因为他也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作者是谁。
  既然世人对《红楼梦》的作者相传不一,胡适之为什么偏偏选取袁枚的观点??这应该是二人的推断出现了竞合。《红楼梦》问世之后,因为众人费尽心机仍找不到作者,不得不进行种种推测。如“世传为明珠之子而作”应该是多数人的推测结果,其主要依据当是家庭环境、本人的能力及相关资料。明珠最有才华的儿子是纳兰性德,但他一生只活三十岁,于康熙二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砚斋111 发表于 2015-4-25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非常客观,有条理。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砚斋111 发表于 2015-4-2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我怀疑随园诗话个别地方有被后人篡改的可能,且并不困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wingohome 该用户已被删除
wingohome 发表于 2015-4-2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期待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个“假定的世系”还算公平,但曹氏中找不出一个叫“雪芹”的人,这可怎么办??正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杨钟羲告诉胡适之: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好!!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接着又一个问题:这个“曹雪芹”该叫他给谁当儿子呢??胡先生就以曹家与《红楼梦》中的贾家相对照:贾代善娶的是金陵史氏,曹寅娶的是苏州织造李煦之妹;代善有二子赦、政,寅有二子颙、頫\。这样一对比,胡先生就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故我们可以认贾政即是曹頫\:因此,贾宝玉即是曹雪芹,即是曹頫\之子” ⑵。至此,“曹雪芹”的户口就正式落入曹家。
  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砚斋111 发表于 2015-4-25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不加精,传说中的脂粉把持朝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感谢紫砚斋111,也感谢所有关注我的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敦诚的这首诗正好在未被刻版印刷的那部分,要不是找到底稿,关于曹雪芹的这么多重要信息,恐怕永远没有人会知道。这个证据使胡适心里踏实了:任何人都不会再怀疑“曹雪芹”的真实存在,也不会怀疑他是曹寅的孙子,甚至连雪芹的生平、家庭情况都很清楚。只是人们对于胡先生的四点结论有点儿议论,比如:适之在《考证》中推测曹雪芹死于乾隆三十年左右,该诗就证明他死于二十九年,怎么这么巧??这一点似乎还可以接受,但第二点就令人难以接受了:诗中说“四十年华”,你为什么说他死时是45岁而不是35岁??还有第三点是由“孤儿渺漠魂应逐”引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砚斋111 发表于 2015-4-25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91722401 该用户已被删除
1491722401 发表于 2015-4-25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
曹雪芹是谁??你直接说出来吧,别绕圈子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温柔吞吐 该用户已被删除
温柔吞吐 发表于 2015-4-25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楼主要把金瓶梅的作者是谁挖出来方是王道。金的作者也是个天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它的“最可宝贵”,除了“是世间最古”的写本外,还在于它上面有大量的朱批,从中透露出很多鲜为人知的信息。试举几例:
  例一,第一回中针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有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⑻
  仅此一条,就能传达出多点信息:
  ㈠.此书是雪芹哭成的;
  ㈡.雪芹死于壬午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砚斋111 发表于 2015-4-2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脂批最大的价值是塞进了胡适的许多考证私活,好像这个脂本是专为胡的考证设计的。
  其他,如对红楼的深度解读几乎无任何大的帮助。只谈了些最基本的类似现今文艺青年都懂的写作技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砚斋111 发表于 2015-4-25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甲戌本从一个不知是谁的是哪儿人的神秘客手里买来。然后一个人考证,一个人鉴别,一个人论证,没有辅助任何的科学检测手段,而且由胡适一个人保存达几十年之久,秘而不宣,真让人蹊跷。所以,脂本的真实可靠性应该大打折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楼上朋友好学精神真是可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砚斋111 发表于 2015-4-25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脂既然参与了红楼的写作全过程,怎么有那么多的地方读不懂??直接证据:
  
  对姽婳词的谐音----鬼话词毫无点评,因为他读不懂。姽婳词明褒林四娘的英武献身,暗贬她的国贼庸碌迂腐,反衬芙蓉诔的悲悯情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脂评本还有一些,不再逐一赘述。因《四松堂集》和脂评本的发现,使“曹雪芹”由假想到“真实”。如果说在前一阶段袁枚有大功,而后一阶段“曹雪芹”迈向“真实”的过程中主要是胡适之的心血。时至今日,红学研究基本上还是在胡先生划定的框框内,只是就以下几个方面小作修正或尚存争议:
  ㈠.关于曹寅的弟弟曹宜,今修订为曹宣。据周汝昌考证:曹宜在雍正十三年还在做护军参领,他可能比曹頫\大不了多少。
  ㈡.关于曹頫\的身份,胡先生把他假定为曹寅的儿子;今修定为曹寅的侄儿,曹宣的儿子。雪芹的身份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砚斋11 发表于 2015-4-25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日本
感谢楼主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多的资料和细致的分析梳理。整个过程清晰起来:
  甲戌本由一个不速之客,姓名忘了,地址忘了,莫名其妙的被胡适高价买下;
  庚辰本由一个不速之客,姓名忘了,地址忘了,莫名其妙的被胡适买下;
  靖藏本。得而复失,仅靠毛国瑶个人抄下的批语寄给俞平伯等人,然后作为研究秦可卿的考证依据;
  《四松堂集》也是不速之客,姓名忘了,地址忘了,天上掉馅饼“看见门房里桌子上摆着一部退了色的蓝布套的书,一张斑剥的旧书笺上题着“四松堂集”四个字!!
  当然还有己卯本的不明来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5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你把上述诸点琢磨明白了,也就清楚那部“确是天地间唯一的孤本”的《四松堂集》是个什么东西及它的证明效力了。
    再就是脂批。无论是甲戌本还是庚辰本,其名均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由此可见脂砚斋与《红楼梦》密不可分。这个“脂砚斋”似乎比“曹雪芹”还神秘,以致雪芹早就成为曹寅的孙子了,而对“脂砚斋”的身份还不能形成共识。好在脂砚斋所写的评语全用朱笔,由此形成脂批本红黑分明,这些红色的批语就被一些人统称脂批。无论诸批后是否注有名号,稍一琢磨就可发现:批书者有四种人,即作者、作者的知友、作伪者、其他批书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紫砚斋111 发表于 2015-4-26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极具价值的帖子,却被一帮庸才遗漏加精,是脂粉有意遮羞,还是....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各位朋友别光看呀,要是觉得好或觉得不好也说说,顶一下吗,要是让帖子沉了,也不方便查找和讨论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可能有些人明白过来了:这可比“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笨谜还难猜十倍呢!!别的不说,就那个翼火蛇、鬼金羊,你要是不知道二十八星宿之名,怎么能把翼、鬼与巳、未联系起来??有些人仍不服气: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多找几个人好好研究研究,不可能弄不出来。别说三个臭皮匠,就是三个诸葛亮也束手无策:因为作者就没有写出缮国公的名字,仅知道他的孙子名石光珠,只是在脂批中才有“其祖曰守业”,如果不是作者,谁能知道缮国公是“石守业”??连这一点都不知道,又怎么能联想到“守业”即“守夜”,并进一步想到“犬字寓焉”??由此可证,此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chilipawai 该用户已被删除
chilipawai 发表于 2015-4-26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河南孙建设 发表于 2015-4-26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爱人说。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是:甲戌本第一回上的眉批:“……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作者泪尽而逝后,批书者也将泪尽,且祈求上帝再造一芹一脂,她不是作者的爱人又能是谁??有人以为爱人当限于夫妻,而此女并不排除是作者的情人呐。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若两人情深至此,还能不算“爱人”嘛!!还有人根据敦诚的《挽曹雪芹》诗,依“新妇飘零目岂瞑”句进一步推定是雪芹的续妻,即那位飘零的“新妇”,因为雪芹死时,他的儿子也死了,曹家就剩这位飘零的“新妇”了。再进一步,又可推定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